將幸福融入祖國繁榮富強中
龔光榮(左三)發動居民們簽署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
資料照片
石。ㄗ螅┖袜u路遙夫婦合影。
資料照片
何芳靜(前排右五)全家福。
資料照片
茹振鋼夫婦查看植物長勢。
資料照片
邢寶明輔導學生。
資料照片
歐陽湘萍(右)研究水回收。
資料照片
甘有琴(右)展示胡蘿卜。
資料照片
5月15日,全國婦聯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有的家庭相親相愛、團結鄰里,有的家庭助人為樂、誠信待人,有的家庭移風易俗、綠色環!麄儗⒓彝バ腋羧谌雵腋粡妷,自覺踐行新時代家庭觀,引領更多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夫婦為公益事業不遺余力
“雙警”把警察藍穿成情侶裝
他們用奉獻傳承著最美家風
平凡的生活中,最美家庭用不凡的奉獻傳承著最美的家風。
“如果大家志愿捐獻遺體器官,還能幫到有需要的人重獲新生……”在重慶一場遺體捐獻的宣傳活動上,龔光榮這樣說道。
2012年,龔光榮和妻子李洪玉的兒子龔筱植因病離世,龔光榮夫婦按照兒子的遺愿,向重慶醫科大學捐獻了龔筱植的遺體及眼角膜。4天后,重慶醫科大學發來感謝信:龔筱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幫助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那一刻,龔光榮夫婦下定決心:志愿捐獻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并于2014年前往重慶市江津區紅十字會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
此后,龔光榮夫婦動員更多人參與到這項公益事業中來。面對質疑,他們耐心解釋,龔光榮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進行演說;李洪玉則帶著一家人的遺體與器官捐贈志愿書和相關資料,挨家挨戶去做工作。
2016年1月22日,龔光榮發動周邊45位居民集體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截至目前,夫妻二人已發動114人簽署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其中有4位社區居民死亡后,成功捐獻器官。
把“警察藍”穿成情侶裝,石琛和鄒路遙家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的意義。
鄒路遙是電影《湄公河行動》中雷霆干警的原型,沖鋒在反恐處突一線;石琛是一名國保戰線的女民警,堅守在國保這個看不見的隱蔽戰線。
雙警家庭的艱辛常人難以體會。2017年5月8日,鄒路遙帶隊抓捕越獄逃犯,翻山越嶺通宵搜捕。在返回途中,又接到一起持槍劫持人質的警情。鄒路遙兩天沒休息,到達現場沉著冷靜、判斷準確,圓滿完成處置任務。參加公安工作以來,鄒路遙先后參與劫持人質事件處置近20次,被公安部授予“二級英雄模范”稱號,先后4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而這背后,離不開妻子的理解支持與奉獻!皩τ谖覀冞@個雙警家庭來說,幸福就是能一起回家,一起吃頓飯,享受互相陪伴的時光!笔≌f。
“網紅家庭”助村民電商致富
教師伉儷臨縣支教15年
他們用堅守傳遞著心中大愛
她是粉絲過千萬的鄉村網紅“巧婦九妹”,是農業領域創業巾幗標桿、助力脫貧攻堅達人,曾獲“智慧三農獎”“2018年度全國三農人物”等榮譽稱號……她叫甘有琴,來自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2017年,甘有琴和丈夫一起創業做短視頻,取名“巧婦九妹”,分享農村原生態生活及鄉村美食。
“自己富不叫富,重要的是讓鄉親們一起致富!”甘有琴夫婦竭盡所能幫助貧困村農戶銷售農產品。隔壁鎮的安金村,去年夏天芒果趕上豐產,因為連降暴雨,收購商都不愿意來收。于是,甘有琴夫婦和團隊前往安金村拍攝視頻并在網上發布,幫助銷售滯銷芒果,不到24小時,安金村積壓的15萬斤芒果全部接到了訂單。
2018年,“巧婦九妹”幫助1200多戶農戶銷售農副產品,給本地提供了6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還間接帶動了200多人就業,“和村民一起走電商致富的道路,咱不能忘了初心!”
除了助力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領域也活躍著最美家庭的身影。邢寶明和妻子王英2004年大學畢業,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來到貧困的山西省臨縣支教!敖逃鲐毷亲钄嘭毨ТH傳遞最根本的途徑,這里有我們朝夕相處的同事,也有渴望求知的學生!泵鎸щy和挑戰,邢寶明夫婦更加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一干就是15年。
2008年起,邢寶明不僅做班主任,還擔任年級主任,早上6點到校,晚上10點后才能回家。王英向孩子講述邢寶明的教育理想,并以此來激勵孩子勤奮好學。“我的愛人既是家中的賢內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堅強后盾!”邢寶明激動地說。
邢寶明夫婦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帶過的學生考上二本及以上大學的人數超過1000人。2018年高考,邢寶明代班主任的1501班66人參加高考,二本達線65人,一本達線52人。
全家研發水回收利用系統
“麥爸菜媽”30年培育新品種
他們用行動傳揚著向上精神
北京市房山區的歐陽湘萍一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這戶“低碳家庭”遵循環保的生活理念,以創新行動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低碳觀念充分體現在一家人自行設計的家庭中水回收利用系統上:洗衣機下方有一個40厘米高的蓄水池,平時可以把洗衣機的排水攢起來,洗衣機上方還安裝了一個200升的水箱,并在蓄水池邊裝了水泵,蓄水池水滿就用水泵抽到水箱里儲存。家里的洗澡水,歐陽湘萍也都用浴缸儲存,當水箱的蓄水軟管放到浴缸時,洗澡水也能回收到水箱中進行二次利用。
對于家里的節水經,歐陽湘萍的兒子曾不以為然!耙粐嵥艓讐K錢?費這個勁兒干啥?”歐陽湘萍說,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從自己做起,積少成多,節約的水資源將會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如今,兒子的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轉變,“現在他特別愛和同學分享家里的節水經驗,還會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公益項目呢!”
農業界也有一對堅持創新的“夫妻檔”,用愛澆筑的科研生活中演繹著家國情緣。同樣都是農業科學家,一個用科技種植小麥,一個研究蔬菜種植,被鄉親們親切稱為:“麥爸菜媽”——他們就是來自河南的茹振鋼和原連莊夫婦。
茹振鋼和原連莊相識、相知、相愛30多年,雙雙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人物。原連莊曾先后培育出10多個大白菜品種,實現大白菜全年供應,特別是“新鄉小包23”主導中原蔬菜市場20年。茹振鋼是我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他培育的“百農矮抗58”被稱為“黃淮海第一麥”,國人吃的每8個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他的小麥品種。
多年來,身為河南科技學院教授的茹振鋼一直在做科研,妻子原連莊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還成為茹振鋼的賢內助。他們不斷把自己新的科學思維傳遞給對方,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原連莊曾受茹振鋼小麥育種的理論啟發,培育出抗病性好、品質優良的新型品種;茹振鋼也曾將妻子在蔬菜設施栽培上的先進技術,移植在小麥育種上,探索小麥加代育種的人工氣候控制。“我們要將家庭幸福夢融入國家富強夢,為中國農業的創新添磚加瓦!”茹振鋼說。
本版制圖:沈亦伶
《人民日報》( 2019年05月17日 06 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