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軍工領域超限裝備如何搭火車
原標題:“大塊頭”搭火車
軍工領域有不少“體型”大、“腰圍”粗的超限裝備,俗稱“大塊頭”。如何確保這些“大塊頭”鐵路運輸安全,打通從軍工廠到部隊的“最后一公里”,是軍地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
就像“大象塞不進冰箱”,鐵路運輸因沿線隧道、電氣化接觸網等建筑及設備輪廓的限制,對所運裝備“身高”“體重”“腰圍”等方面都有“硬杠杠”。
“大塊頭”是如何搭火車的?我們來到鐵路運輸一線,聽聽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軍代表湯文亮的現場點評。
第一步 裝備量體①
軍代表與鐵路人員3人一組。他們手持卷尺,在軍工廠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仔細認真地對每個“大塊頭”量“身高”、測“腰圍”,突出部位還要重點“照顧”。
測量“身高”時,只見軍代表敏捷地爬上車頂,抽出卷尺的另一頭遞給同組人員,拉直、讀數、記錄……確保每項數據測量準確無誤。
而后,他們根據測量結果,核對相應標準,確定超限等級。
軍代表說
找準突出部位、精確測量結果,是這一步成功的關鍵。測量不準確會導致超限裝備定級錯誤,直接影響到整個軍運計劃的制訂。
第二步 道路選取②
步入鐵路調度指揮大廳,一張密密麻麻的鐵路圖映入筆者眼簾。“這處隧道較窄只能通過一級超限裝備”“此段線路兩條鐵路線間距小于5米不便于會車”……根據裝備的超限等級以及軍工廠要求的送達時間,軍代表與鐵路人員經過討論后,最終選取一條更為科學高效的運輸路線。
軍代表說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要安全運輸這些“大塊頭”,選好路線至關重要。選錯路線,便會出現“多停多等”“大牛鉆小洞”的現象,不但會延誤到達時間,還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引發安全事故。
第三步 鐵路裝載③
鐵甲轟鳴,車輪滾滾。跟隨引導員的指揮手勢,一輛輛超限裝備緩緩駛上火車平板。這些新裝備即將列裝部隊,軍工廠技術人員進行跟車指導,確保新裝備裝載安全。
為了保持平衡,左右輪到平板邊緣的距離誤差不超過2厘米。駕駛員密切配合引導員,不斷修正方向,最終準確把戰車駛入指定位置。
與普通裝備相比,超限裝備的捆綁加固還會受到一些“特殊照顧”。設置“十字檢查線”、張貼超限等級標識牌等步驟隨后一一展開。
軍代表說
鐵路裝載有兩個難點。一是裝備上平板。“大塊頭”的“體型”大,車輪或履帶常常一部分懸空,這考驗著駕駛員的操控能力。二是精準定位。裝備上平板,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還需要反復進行微調,才能縮小偏差,這對駕駛員與引導員的協同配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步 遠程機動④
順利完成前三步操作,列車緩緩駛出貨運站。經過數十個小時行駛,火車停靠途中的某個軍供站進行補給。官兵們迅速下車,一部分人實施帶槍警戒,另一部分人檢查緊固鋼繩是否松動、扒釘是否起翹,確保超限裝備不發生位移。
軍代表說
超限裝備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火車顛簸及彎道路線的影響,會發生釘繩松動、裝備左右偏移的現象。停靠沿途軍供站,可以利用補給時間,對超限裝備進行一次安全檢查。(陳早揚陳玉富)
照片拍攝:王俊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