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劇+競技,不能只是換個噱頭談戀愛
《追球》關注乒乓球。
《我的蓋世英雄》聚焦網球。
觀眾吹爆泰劇《極限S:滑板篇》。
【國劇觀察】
暑期檔一向是電視臺和各大視頻網站的“必爭之地”,能否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暑期檔的成敗。于是各大視頻網站紛紛推出以年輕人為目標受眾的青春劇,只是今年的青春劇不約而同地加入了競技元素。像6月6日優酷播出的《強風吹拂》,是青春+登山;6月9日芒果TV播出的《陪你到世界之巔》,是青春+電競;6月14日愛奇藝播出的《我的蓋世英雄》,是青春+網球;6月17日愛奇藝播出的《追球》,是青春+乒乓球……
近幾年青春劇口碑收視一直不錯,競技元素的加入,能否賦予青春劇新的看點?
A 疼痛、憂郁 懷舊、甜寵 競技
青春劇的內部調整
青春劇加入競技元素,當然不是今年暑期檔才有的現象。像2015年的《旋風少女》,是青春+跆拳道;2016年的《旋風十一人》,是青春+足球;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傾城》,是青春+電競;2017年的《浪花一朵朵》,是青春+游泳……不過這些都是個例,且競技往往是作為背景存在,核心是男女主角的戀愛,青春+競技并沒有形成一種創作方向。
但今年顯然不同,6月份扎堆上線了多部這一類型的劇集。而待播或者仍在拍攝中的也有多部重頭制作,比如楊洋的《全職高手》,楊紫、李現的《親愛的,熱愛的》,鹿晗、吳磊的《穿越火線》,都是青春+電競。
青春+競技成為青春劇的創作方向,是青春劇的一種自我調整。從1990年《十六歲的花季》拉開國產青春劇的帷幕,至今青春劇走過近三十年歷程,題材不斷豐富,內容不斷嬗變。趙寶剛的“青春三部曲”之后,在IP熱潮沖擊下,青春劇曾短暫沉寂,直到2016年網劇《最好的我們》、2017年《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相繼成為爆款,青春劇再次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網劇《匆匆那年》時期(2014年前后),青春劇走的是狗血路線,關鍵詞是疼痛、憂郁、迷惘。后來過渡到了《最好的我們》(2016年)《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2017年)這一類偏向偶像劇風格的青春劇。其主要是兩類主題,一類是懷舊,另外一類就是甜寵,突出“最萌身高差”、“學渣配學霸”等隨時隨地發糖啦。
糖雖好吃,但吃多了也會膩。大量同質化、模式化的青春劇密集出現,狂轟濫炸下,觀眾審美疲勞,懷舊情緒不夠用,少女心的閾值也提高了。到了2019年,哪怕“優愛騰”幾乎每個月都各自會上新至少一部甜寵風格的青春劇,但幾乎沒有出圈的。
青春+競技,成為青春劇的突圍方向。在講好青春故事的同時,增加另一條競技主線,豐富故事的層次,深化青春的內涵。
B 過度專業 競技當幌子、愛情狗血
探索階段鮮有成功個例
當前市場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青春+競技的操作模式,大多數劇集都處于探索階段。但就目前來看,鮮有成功個例。
其普遍落入兩個窠臼。一個是過度專業垂直、受眾太少,又無法將競技體驗轉化為普通觀眾可以感知到的情感經驗,導致無法出圈。像今年4月上線的一部網劇《你好,對方辯友》,是青春+辯論,豆瓣評分7.9分,口碑尚可,但除了玩辯論以及熱愛辯論的人,其他觀眾普遍沒有聽過或看過這部劇。編劇在辯論的專業性上做得不錯,但在辯論的競技性與主人公的成長的結合上,做得不夠燃、不夠熱血,難以激發外圍觀眾的熱情。
另外一個窠臼更為常見,也是6月份上線的這幾部劇存在的普遍問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