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談情說愛

提升環保自覺 崇尚綠色生活(人民時評)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6-2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綠色生活方式的塑造,需要在法律制度層面上推一把,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

正是在制度的推動下,在垃圾分類的實踐過程中,相關理念才能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文明自覺,進而推動樹立綠色風尚的標桿

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曬出廚房里一字排開的4只垃圾筒;辦公室里,同事們因為“小龍蝦殼算干垃圾還是濕垃圾”爭得面紅耳赤;家里面,小朋友把剛從學校學會的垃圾分類知識教給爺爺奶奶……將于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了上海市民的環保動員令,也映照著市民對綠色風尚的追求。

今天,踐行綠色生活、實現垃圾減量、破解“垃圾圍城”的城市困局,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一段時間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建章立制,通過督促引導,強化全流程分類、嚴格執法監管,讓更多人行動起來。有專家稱,垃圾分類進入了“強制時代”。讓“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由墻上的標語,變為法律之下的全社會集體行動,需要更加精細化的城市管理、市民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需要生活習慣、消費理念乃至相關行業商業模式的改變,從而形成全社會的環保合力。

綠色生活方式的塑造,需要在法律制度層面上推一把,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垃圾分類的剛性制度和市民的環保意識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不可能等到環保意識完全成熟之后,再讓相關措施落地。這次上海的《條例》公布后,很多市民拿出了復習考試的勁頭,鉆研起了各種垃圾分類的問題:用過的粽葉算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家里的寵物糞便算什么垃圾,要不要沖進馬桶里?這一現象說明:正是在制度的推動下,在垃圾分類的實踐過程中,相關理念才能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文明自覺,進而推動樹立綠色風尚的標桿。

環保意識,最終要落實到人們的生活細節中。不可否認,突破生活的“舒適區”,告別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對誰都不輕松,但向前跨出一步,才能望到更遠的風景。大家總是向往干凈整潔的環境、期待成熟的垃圾分類制度,輪到自己實施時,才更深體會到細節的重要。小區的垃圾房改為定時定點開放,生活的節奏要匹配上垃圾房的開放時間;買菜時,帶上帆布袋子,盡量不用塑料袋;出差時,帶上便攜式的洗漱用品……一些關乎環境保護的宏大命題,也與個人生活細節的改變有關。

對于一些商家來說,環保升級也是一次轉型升級的契機。比如,有的地方立法規定,酒店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飲外賣,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對此,一些手機訂餐平臺表示:將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對消費者來說,細節的變化,促使自己選擇更綠色的生活方式,盡可能自備餐具,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對商家來說,因為法律作出了硬性規定,促動經營主體在綠色包裝、產品質量、價值賦能上下更大的功夫。減少的是一雙一次性筷子、一根塑料吸管,多的卻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關于綠色生活的默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卻需要所有人的付出,也將改變幾代人的生活方式。干凈、整潔的環境背后,是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成熟的環保理念。只有人人行動起來,轉變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才能讓環保意識成為生活中那條細細的紅線,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沈彬)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