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市胥家鎮垃圾分類從源頭抓起
“用過的紙巾是否可以回收?凋謝的鮮花如何投放?塑料餐盒屬于廚余垃圾還是其他垃圾?”
“用過的紙巾不能回收、凋謝的鮮花科學護理后可發新芽、塑料餐盒屬于其他垃圾……”
近日,記者在都江堰市胥家鎮金勝社區看到,58歲的付麗群阿姨面對都江堰市綜合執法部門城管人員關于垃圾分類的提問 ,對答如流。
這是該鎮垃圾分類工作從源頭抓起帶來的良好效果的一個剪影。
如今,付麗群阿姨一家七口人已養成了一個新習慣,不再把垃圾“隨手扔”,而是“隨手分”。特別是她本人每天早上出門遛彎,都會提一個桶,桶里裝著頭天家里產生的垃圾,但同時桶里放著兩個塑料袋,一個為可回收,一個不可回收,分別放在小區門口的兩個不同垃圾桶內后,阿姨才一路哼歌去遛彎。
像付麗群一家這樣的胥家鎮社區居民家庭,自覺將“隨手扔”變為“隨手分”的家庭比率達100%。
近年來,胥家鎮根據境內山、丘、壩于一體的特點,把環境保護列入重中之重工作,從細處著手,把垃圾分類工作從源頭抓起,一環扣一環,不留死角。今年他們還引入成都奧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分類、新回收”理念,設立垃圾回收“奧北自主投放點胥家站”,推廣“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群眾可通過掃碼購買“可循環回收袋”,用于收集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后將垃圾投放至自助分類投放點,通過微信平臺獲得收益。用智能網絡將居民、社區、物流和回心再生廠家連接了起來,不僅提升了垃圾回收運用效果,更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自主投放站通過二維碼掃描進入,根據手機小程序提示,1分鐘不到,即可完成整個生活垃圾的投放。運營公司會定期將居民投放的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并按照垃圾回收價格返還對應金額至居民賬戶,居民可提現至微信零錢使用。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和“奧北自主投放點胥家站”帶來的便捷,讓大家連連點贊。
目前,胥家鎮每個居民小區都有這樣的垃圾分類回收站點,既方便社區居民,又有效地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與此同時,胥家鎮還積極發動志愿者,用動手動腦的實際行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宣傳。
一堆廢舊的撲克牌,經過折疊,成為一個五顏六色的花瓶;幾個用過的杯紙,加工之后成為一個精致的筆筒;廢舊易拉罐巧加工改造一下,成了社區兒童喜歡的“長火車、壓路機”,甚至動畫人物“熊大、熊二、光頭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