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79歲“建筑師”親歷蛇口四十年巨變
“為緣尋找,為愛堅守”,周日晚8點檔,央視一套大型公益尋人欄目《等著我》再次圓夢希望之門。本期節目中,年近耄耋尋得首批共建蛇口隊友的“建筑師”倪鶴安、背負11年誤解找回母親與兒子的米明、一家團聚重見荷塘月色的魯小芬,三組求助人都迎來了團圓的幸福,讓心不再等待。《等著我》全媒體平臺聯合各界力量尋人,見證著一個個重逢時刻。
重聚首 再出發 首批蛇口建設者共憶四十年前往事
1979年,時任四航局二處第四施工隊隊長倪鶴安(現中交集團退休員工)與隊友接到了開赴蛇口的命令,成為了蛇口工業區的首批建設者。30多個豎井、近30噸炸藥炸出了6萬方的土石。這震天動地一聲爆破,邁出了蛇口工業區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第一步,也被人們稱為“改革開放第一爆”。盡管生活環境艱難、施工物資缺乏,倪鶴安和隊友們還是堅守崗位,在壓力與對未來的向往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兄弟齊心,他們建成了第一座貨運碼頭、客運碼頭、第一條進港公路、第一座引進外資的工廠……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建設者們的頑強拼搏幫助深圳蛇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蛇口建設三年后,倪鶴安因工作調動與隊友們分別,這一別便是將近四十年。感慨蛇口飛速發展的同時,倪鶴安越發地想念曾經并肩奮斗過的隊友們,期待與他們重聚。在熱心網友、志愿者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參與下,其中三位老隊友來到了現場,他們緊緊相擁并第一時間喚出了彼此的名字。遺憾的是,當年的工程師楊俊生因病去世未能來到現場,但他將一生獻給工程建設事業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憶往昔,看今朝,幾位老人讓我們看到了建設者們的責任與情懷,為蛇口的繁榮景象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一年尋找終團圓 月下荷塘一家六口溫馨重逢
求助人米明,11年來因為母親與兒子的同時走失久久不能釋懷。為了讓患精神障礙的母親享福,外出打工的米明一有條件便把母親接到了身邊。本來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可意外卻發生了,媽媽和2歲的兒子同時丟失。11年的堅持尋找,米明一邊經歷著內心的自責和煎熬,一邊還要忍受來自親人們對自己賣掉骨肉的懷疑。最終在民政部門的救助下,媽媽和兒子重回他的身邊。米明終于可以再向母親盡孝,陪伴品學兼優的兒子一同成長。
求助人魯小芬與母親結伴而來,帶著五姐弟的照片尋找四妹。21年前,原本擁有溫馨七口之家的魯小芬不幸經歷了爸爸離世,媽媽被逼迫出走,5歲的四妹被爺爺送養。從此月下荷塘的幸福不再,家庭四分五裂,魯小芬只能依靠一張合照寄托全部的思念,是媽媽的愛給了她堅持的動力。兄弟姐妹先后回歸家庭后,找到四妹成為全家人共同的心愿。21年后,《等著我》幫助四妹重回家人懷抱。滿月高懸,荷塘溫暖繼續呈現,魯小芬將與家人一起守護這失而復得的幸福。
希望之門開啟,三組求助人圓夢成功。“建筑師”倪鶴安與老友重逢,憶往昔看今朝。米明尋回母親與兒子,祖孫三代共聚一堂。魯小芬找回四妹,一家人重溫荷塘美好。每周日晚8點檔,央視綜合頻道《等著我》全媒體平臺繼續接力愛心,靜待更多溫暖故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