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防網絡沉迷還需技術與社會合力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青少年不同程度地沉迷網游、短視頻等問題日漸凸顯。如今,不少短視頻APP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而針對網絡游戲的防沉迷系統早在2007年就已上線。近年來,一些大型游戲廠商也紛紛建立起更為嚴格、功能更強的防沉迷系統。
應該說,上線十幾年來,隨著技術不斷更新,防沉迷系統在引導青少年合理用網方面的效果是積極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網絡成癮問題。然而,解決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僅靠以技術為核心的防沉迷系統是不夠的。技術治理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來自技術的“反制”。從防沉迷系統上線后開始流行的身份證生成器,到如今在網上流傳的各種破解教程、解除器等,甚至衍生出各種破解生意鏈,身份認證與破解認證這兩者的博弈一直在進行。此外,對于一些家長管束乏力的兒童來說,防沉迷系統的效果也顯得較為有限。
從這個角度來看,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還需技術治理與社會治理形成合力。青少年沉迷網絡主要與時間管理、親子溝通等相關網絡素養教育的缺失有關。讓青少年合理用網,除了孩子自己要學會控制上網時間,家庭、學校、企業、社會等也要貢獻力量,扮演好相關角色。
家長要加強了解對于游戲和網絡應有的正確態度,強制命令、一味禁止孩子玩游戲容易激發逆反心理,而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對其善加引導,培養孩子理性、自主用網的能力。對學校來說,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和審美教育,開設相關網絡教育課程并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游戲從業者應不斷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并將其運用到傳統教育中,打破網絡游戲是“洪水猛獸”的刻板印象,達到讓孩子玩健康游戲、健康玩游戲的目標。短視頻平臺也要加強對內容的審核,建立更為合理的青少年分級瀏覽體系,把更多正能量、健康向上的短視頻呈現在青少年面前。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