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頭的綠色牧歌
“通天河畔的故事,遼闊的巴塘草原,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在玉樹。美麗的玉樹,格桑花兒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滿山花兒牛羊滿山坡……”伴隨著悠揚的民歌聲,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來到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拉開了2019年宣傳活動“守護長江清水綠岸”的序幕。
青海省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保護生態環境是青海永恒的主題。而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玉樹州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也在不斷做出自己的貢獻。
“昂賽鄉之前還背負過‘垃圾鄉’的稱呼,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摘掉這個帽子了”
2016年,三江源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3年時間過去了,這里悄然發生著改變。
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抵達了三江源瀾滄江源園區雜多縣昂賽鄉。每年的5月-6月,昂賽鄉人武部部長才旺多杰都要在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設卡留守,對本鄉采集蟲草的村民進行管理。而在昂賽鄉管護站成立之后,才旺多杰的工作也增加了巡視高原生態環境、清運垃圾的內容。
昂賽鄉自古被稱作“柏樹的故鄉”,周圍的山上密布柏樹林。然而,隨著放牧量和蟲草采集人員的增加,遺留在高原上和山上的垃圾也逐年增多。“昂賽鄉之前還背負過‘垃圾鄉’的稱呼,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摘掉這個帽子了!辈磐嘟苄χf。
如今,昂賽鄉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的新型牧區垃圾處理機制,凈化和改善環境,還突出對S309沿線、鄉村干道、居民聚居點環境衛的生常態化管理和治理。
鄉鎮內的垃圾相對好清理,高原高山上的垃圾清運起來就沒有那么容易了。高山布滿柏樹,任何車輛都上不去,只能用巡護的馬隊,把山上遺留的垃圾一點點運下來,統一收到鄉里,再清運到縣上集中處理。
“這些年,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垃圾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很少新增加垃圾,通過這幾年的宣傳,現在不論是上山采蟲草還是放牧,牧民們都會自覺把垃圾帶下來!辈磐嘟苷f。
父親接替兒子加入生態管護員隊伍
樂尕是昂賽鄉的一名生態管護員。他佩戴著鮮亮的紅色袖標,上面用漢藏雙語印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巡查”,這體現著他們的身份,也是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份承諾。
他介紹說,管護員們每天騎著摩托車巡護,每10天進行一次集中巡護。在這個過程中,他沿途撿拾垃圾,分類后交到村里統一收集。而這只是他們的工作內容之一。
在昂賽鄉政府,記者看到了近30本厚厚的生態管護員合同書,里面詳細記錄著管護員的工作,他們要制止管護區域內亂砍濫伐、濫捕亂獵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對草原、濕地、林地、河流、湖泊等進行日常巡查。
截至2017年,僅瀾滄江源園區就落實生態管護公益崗位7752名,實現了園區內有戶籍牧戶“一戶一崗”,達到了全民皆是“生態環保人”的效果,同時累計兌現生態管護員管護工資43143.84萬元。
看似簡單幾句話就能概括總結,實際上是管護員日復一日的辛苦跋涉,他們用雙眼巡視問題,用雙腳丈量土地,用雙手拾撿垃圾。不僅如此,這項工作還需要面對來自野外的危險。
就在兩個月前,昂賽鄉一名正值壯年的生態管護員在巡山時遭遇了棕熊襲擊,最終不治身亡,他年邁的父母悲痛欲絕。
然而,讓人更加動容的是,他的父親在悲痛中毅然接過了兒子紅色的袖標,加入生態管護員的隊伍。
這位父親反復同記者講,他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正是因為國家公園的政策很好,大家都很支持。
呼吁長江立法更多考慮源頭貢獻
如果說熊傷人的情況還屬于個例,那么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牧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增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日趨好轉,野生動物種群穩定發展,野生動物“肇事率”也隨之增加,攻擊牲畜、毀壞牧民房屋等情況時有發生。
“我們率先在昂賽鄉年都村試點,通過縣財政支持、高校和社會學術組織資助、群眾投保的方式,籌資建立了‘人獸沖突保險基金’試點!睘憸娼磮@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局長桑布說。
“2018年,我們園區在生態建設示范村項目中再增加保險基金15萬元,并協調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眾籌資金20萬元,推動更加科學完善的野生動物人獸沖突保險補償機制試點,以取得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鄙2颊f。
然而,這一些補償相對于牲畜市場價格來講,依舊非常微薄,補償范圍也非常有限。
“目前,只有野生動物攻擊牲畜才會得到補償,而野生動物比如棕熊,在冬季攻擊牧民房屋、毀壞家具等還沒有任何保險和賠償措施,對牲畜的賠償價格也確實偏低!彪s多縣人大常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而資金短缺不僅僅體現在對牧民的補償上。為了保護三江源頭的生態環境和水環境質量,三江源國家公園所處地區的財政收入水平較低,未開設任何工業項目。受到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程度限制,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也非常有限。
為此,相關人士呼吁,在長江立法的時候,應該更多地考慮源頭的貢獻,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砂凑铡俺杀竟矒⑿б婀蚕、合作共治”的原則,采取政策補償、資金補償、技術補償等多種方式,以推動三江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呂望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