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先河環保:為長江大保護貢獻產業力量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由中國環境報社、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舉辦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論壇日前在武漢召開。沿江11個省市生態環境部門、28個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聚焦協同推進長江大保護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和深入交流。
那么推動長江大保護,企業能做些什么?環保企業如何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對此,筆者在活動現場采訪了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河環保)副總裁劉春田。
問:環保企業能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長江大保護上做些什么?
劉春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長江大保護是我們國家在生態環境領域的重大戰略部署。無論對于各級政府,還是對于各相關行業企業來說,這都是必須關注的重大舉措。
環保企業通過自身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參與到保護長江母親河的工作當中,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既是發展機遇,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先河環保在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上,投入了大量資本、技術和人力,研發出不少新產品、新技術,尤其是以河長制水環境智慧管理、環境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的精準監控、預警溯源、動態治理,為各地水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了支持。
問: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尤其是水環境質量方面,先河環保有哪些好的技術和經驗?
劉春田:基于多年的發展經驗和對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現狀的理解,以及在有關流域進行的創新管理經驗,先河環保在國內首創的“河長制水環境智慧管理與決策指揮系統”,可以切實幫助各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開展,服務于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系統基于“環保+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先進理念,通過大范圍、高密度、全流域網格合理組合布點,實現了“三個打通”:
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水下的污染關聯。我們都知道,水體、河流的污染,其源頭大部分是在地面上,主要包括工業污染、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養殖和船舶港口污染等幾大類。系統通過把河流岸邊上的幾大類污染源摸排調查清楚,建立污染源清單,并進一步建立河流污染基因庫。為徹底搞清楚每一處水質污染的污染基因、追溯源頭、判斷哪類企業、哪家企業進行了污染排放奠定基礎,實現“水體污染、岸上溯源”的精細管理。
第二是打通了監測和監管手段。對于水體污染,我們建立了一套“流域綜合布點系統”,即岸上建設污染源站、地下水站,水中建設標準水質監測站——小型站——微型站,多種模式互為補充。這套系統在國家標準水質監測站之外,又通過無數個小型監測站和微型監測站布點,形成了一張大范圍、高密度的綜合監測網絡。這種小型和微型監測設備價格成本低、占地小,能實時反映水質狀況、污染變化、追溯污染來源。一旦哪片水域出現了污染,會迅速在后臺顯示出來。還可以通過自定義的報警參數及報警限值,將超標信息通過平臺自動發送。此時,環境監測人員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動,精準鎖定污染源的位置所在。系統還可以進行實時流域、細分斷面、排放點水質排名,真實反映各地水質狀況,方便河長進行河流的日常監管。
第三是打通了河流水體的全域信息,靠大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系統通過大數據搜集,把所有信息整合到軟件平臺中,通過各類模擬系統,實時模擬污染的變化情況。此外,通過數據展示和應用系統,提供河(湖)長決策需要的數據,幫助他們進行污染防治,助力當地產業結構、生活結構、消費結構或者經濟結構的調整,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因此,系統不僅僅局限于解決污染源在哪里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服務于全要素實時監測、監測監管、查詢統計、研判分析、決策支持、督查調度、量化考核等功能,為流域生態結構調整做好支撐。簡單概括來講,就是“一個平臺一張網一目了然治污染”。
目前,河長制水環境智慧管理與決策指揮系統已在河北、廣西、四川、北京等多地先后建設并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
問:您如何看待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現狀?對環保企業發展有哪些建議?
劉春田:應該說環保產業經過近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從初創期走入了蓬勃發展期。最近兩年,部分細分領域也進入了艱難期。由于經營模式等問題,一些環保企業經濟狀況不是太好,還出現了一些企業破產或者業務下滑的現象,以及個別上市公司資金流動出現問題的現象。在這樣的形勢下,由于一直秉承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理念,從我們的經營報表可以看到,先河環保連續八年都實現30%以上的增長。
對于環保企業,我個人的建議,首先就是一定要聚焦自己的主業,這是保證持續、良性發展最根本的要素。其次就是要實現技術和產品創新。
在行業發展初期,環保產業發展可能會魚龍混雜,甚至出現一夜之間誕生上百家環保企業的現象。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但同時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行業在蓬勃發展的階段,會有一些不具備技術底蘊、沒有技術創新的公司誕生。但是隨著行業的整合、重塑和洗牌,這類企業會面臨淘汰。最終留下來的還是那些具備技術和產品實力及對環保行業有深刻理解的綜合性、創新性企業。
每個微型監測設備上都安裝有GPS跟蹤系統,有的還裝有視頻系統,一旦有人為或其他原因干擾,就會馬上通過后臺識別出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