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高校留學生在京感知中國古都風貌保護與復興
7月11日上午,“2019感知中國——北京古都風貌保護與復興”活動在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博物館啟動。圖為此次啟動儀式現場。千龍網記者 于振華攝
千龍網北京7月11日訊(記者 于振華)7月11日上午,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工業大學承辦的“2019感知中國——北京古都風貌保護與復興”活動在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博物館啟動。70位來自北京3所高校的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參與本次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活動。
當天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里,史家胡同沙盤、老北京四合院的舊建筑構件和“胡同聲音”引來了諸多的“洋目光”;在北京大柵欄街道上,專業老師為國際學生一一講解榮寶齋大廈的蘇式彩畫、瑞成齋的窗欞藝術、華夏書社的旋子彩畫……古代建筑的美讓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3所高校的國際學生了解了大柵欄的古往今來。
來自文萊的北京工業大學國際學生安娜說:“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大興趣,這次研學讓我提高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體驗了北京老城改造、發展與變遷。”來自柬埔寨的首都經貿大學的國際學生伊瑞表示,自己很幸運能參加到這樣的體驗北京風韻的活動之中,“老城”并不老,專業的改造與更新讓它更有活力。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朝陽門街道辦事處李哲副主任說,史家胡同有“一條胡同,半個中國”的美譽。他希望國際友人們能直觀感受朝陽門街道和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胡同治理成果,感受被“擦亮”的老北京文化名片,感知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故事。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高原還介紹說,北工大與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開啟了北工大科研團隊為北京規劃創新發展獻計獻策的新篇章。史家胡同45號院落公共空間提升改造工程就是北工大參與的,國際學生可以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到北京“老城”改造與更新和諧并舉。
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史家胡同博物館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共建史家胡同“北京工業大學國際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北京工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劉增華表示,日后將有更多的國際學生參與到史家胡同博物館文化交流和社區志愿服務之中,為美麗北京注入更多青春、包容的力量。
“感知中國”社會實踐和文化體驗活動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展的品牌活動,旨在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當代發展和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增強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北京工業大學繼成功承辦“2017感知中國——創新京津”和“2018感知中國——首都名企的傳承與創新”活動,今年推出的“古都風貌保護與復興”主題活動,旨在與學科專業相結合,進一步開拓該校國際學生視野,使學生們真切感受中國、北京古建筑文化的淵源和發展變遷,了解胡同文化與現代傳承,也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和城市風貌中呈現的獨特之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