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三下鄉”:點靚新農村 駐村第一書記有妙方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5日5時32分訊(通訊員 程福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應該是碧水青山、藍天白云之處,但隨處可見的動物糞便,池塘漂浮的白色垃圾,讓綠水青山之所變成了臟污亂差之地。
當前,國家加大力度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農業農村部提出開展“三清一改”環境大整治,號召廣大農村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污、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走馬鎮熊家村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號召,結合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發展群眾集中力量針對臟亂差大力整治,使得現在的熊家村煥然一新。
為探尋鄉村之美,揭秘熊家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招。近日,重慶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深入熊家村開展調研活動。重慶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駐熊家村第一書記粟道平為志愿者們指點迷津。
熊家村環境管理制度建設初見成效 通訊員 吳慧敏 攝
齊抓共管行策有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牢牢抓緊村支干部、優秀黨員和村民代表,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讓‘三清一改’計劃在這一群政治意識、思想覺悟高的群眾中達成共識。只有他們帶頭干起來,才能推動整個熊家村靚起來。”粟道平書記向志愿者們介紹到。
沿著長滿青苔的小路,志愿者一行在村委會干部的帶領下來到了老黨員向光成的家中,親身感受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向光成老人熱情接待了志愿者并在堂屋與志愿者們嘮起了家常。
志愿者發現向老家中干凈整潔,連屋門口的小壩子都是一塵不染。“我入黨已經50年了,又是退役軍人,一定支持國家的決策,好的環境本來對我們也是好事情。”“向老先生雖然腿腳不便,但每次開會就是讓兒子背,都會準時到達,這就是共產黨員的精神!”熊家村村委會主任向光兵向志愿者介紹到。
據了解,熊家村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46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他們都同向光成老人一樣,認真落實“三清一改”計劃,共同打造美麗家園,建設新興農村,在人居環境整治中起到了戰斗堡壘作用。熊家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在村委會的齊抓共管下,在干部、黨員的配合中首戰告捷。
老黨員向光成和村干部、志愿者嘮家常 通訊員 吳慧敏 攝
組織宣傳深入人心
村委會召集社員干部、村組代表三天一大會、兩天一小會,宣講“三清一改”工作思路,號召廣大村民行動起來,建設美麗家園,同時發動廣大青年學生志愿者,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宣講環境治理的好處。
據悉,熊家村人居環境整治前前后后發動村民參與溝渠清理、垃圾清掃、墻面清潔等志愿勞動累計約700余人次,開展大大小小宣講活動約60次。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委會干部們每天都要走訪農戶,督促農戶落實“三清一改”計劃,號召大家要“掃干凈、擺整齊、改習慣”,甚至挨家挨戶幫助農戶整理家務、做好清潔衛生。在村委會不懈努力下,“三清一改”計劃深深映入每一位熊家村村民的心中。
現在,絕大多數村民都會主動整理內務、清潔溝渠,還有村民自發聯合起來,清潔道路、改造屋舍、合理規劃家禽圈舍,建造院壩花臺,改善自居環境。
志愿者為熊家村捐贈圖書 通訊員 吳慧敏 攝
選樹典型正反激勵
現階段,熊家村人居環境整治最大難點不在如何治理,而在如何保持。如何讓村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保持自居環境干凈整潔,駐村第一書記打出選樹典型正反激勵的這一張王牌。
前不久,重慶理工大學為幫扶熊家村捐贈的太陽能路燈,點亮了熊家村的漫漫長夜,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改善了熊家村的村容村貌。每家每戶都希望有一盞路燈能夠照耀在自家門前。
為了激勵廣大農戶投身“三清一改”計劃、維持好自居環境,粟道平書記提出全村農戶每月開展人居環境大評比,通過評比選出“示范戶”掛牌表揚,作為獎勵村委會考慮將太陽能路燈照進示范戶;人居環境評比不合格的農戶,村委會同樣會掛牌“改進戶”,督促整改。
通過這樣的正反激勵措施,令人頭疼的人居環境保持工作變成了小菜一碟。
粟道平書記表示:“在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阻礙,我們必須掌握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工作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擺事實講道理,實在不行村干部親自動手,上門服務,將困難各個擊破,讓‘三清一改’計劃精準落實。”
現在,熊家村新農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初見成效。
據悉,熊家村現已建成占地面積414平方米的搬遷便民服務中心;高山生態貧困搬遷已達26戶;截至目前D級危房改造累計達74戶;C級危房改造累計達20戶。如今,熊家村硬化公路3.678公里,硬化人行路7公里,新修公路1.8公里,新修生產便道7.2公里。“三清一改”計劃實施以來,熊家村投資85萬元新修了集中供水池、投資38萬元修建牲畜飲水池。另外,熊家村還斥資150萬整治山坪塘20口、修建垃圾池7個,新建農村書屋1間。點靚山村,點贊熊家。
志愿者與村干部合影 通訊員 吳慧敏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