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入境的外國人成為幼兒園“外教” 該如何監管?
“組織他人偷越國境”案揭露幼兒園“外教”真面孔,名不副實如何監管?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年來,能否成為雙語幼兒園,是否有外教,成了幼兒園在市場上能否贏得優勢地位的一個因素,但是北京三中院7月16日宣判的一起“組織他人偷越國境案”卻揭開了一些所謂“外教”的真正面目,那就是“非法入境、非法務工的外國人”,他們沒有工作簽證、沒有教學資質,卻瞞天過海,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幼兒園的課堂。
孩子們的老師,居然是這樣一些“非法務工的外教”,還因此讓家長多掏不少腰包,不免讓人既擔心、又氣憤。那么,這些外教到底從哪兒來?又有哪些環節存在監管漏洞?
以學習、商務短期簽證來華進行幼兒教育工作
7月16日上午,北京三中院對劉某娟、劉某霞、趙某月涉嫌犯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案作出終審裁判。三名被告人均為女性,都是大學文化,其中,劉某娟案發前是北京藍海云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監事、北京良勖創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另兩人是公司員工。涉案兩家公司實際經營地址均為北京市朝陽區通用國際A座,兩公司股東及員工均相同,從事外籍教師中介服務。審判長于靖民介紹:
于靖民:“他們通過在網上的即時通訊工具以及在網上論壇尋找消息,找到了有意來華從事外教工作的一些外國人,取得聯系之后跟外國人商討如何入華。”
在案相關供述和證詞顯示,來中國工作,如果是辦理工作類的簽證,要經過審查的手續和流程比較復雜,提交的材料比較多,批準也不容易。
于靖民:“那么哪類簽證比較好批?學習簽證、商務簽證,這些都屬于來華短期的簽證,是比較好批的。他們就跟外國人商量以這種方式先來華進行幼兒教育工作,簽證到期以后,他們再組織外國人到相關的我國駐外國的一些使領館去重新辦理簽證的延期,繼續保持能夠在華非法務工的這種狀態。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行為就擾亂了國境管理秩序,因此認定了犯罪。”
非法入境進行非法務工的外國人,成為幼兒園里的“外教”
法院認定,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間,三名被告人伙同外籍人員“ALEX”(另案處理),組織有意來我國從事外教勞務工作的外籍人員艾麗、安德烈、愛麗絲、博格丹、米托、艾米以虛構入境事由騙取短期學習簽證或者商貿簽證的方式,入境后由被告人招聘為外教派往北京多家幼兒園非法務工。
于靖民:“這些外教來華以后,我們發現是在北京市的相關幼兒園,包括朝陽區大興區都有過。結合這個案子,我們也發現,現在,幼兒園是否具有外教、能否成為雙語幼兒園,成為了幼兒園在幼兒教育市場上能否贏得優勢地位的一個因素,很多家長一看到幼兒園有外教、有雙語教學,就愿意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來,但是殊不知這里的“外教”有可能是非法入境進行非法務工的外來國人。 ”
法院查明,被告人還幫助已經入境后非法務工的偷渡人員進行短期簽證續簽,支付一半或全部的簽證續簽中介費用。
于靖民:“他們就是鉆了監管上的空子,從事非法的中介活動,使得這些非英語國家的外籍人員來華假冒是英語國家的人員來從事外教的工作。”
這些沒有工作簽證、沒有教學資質的假冒外教,沒有任何阻攔地走上了幼兒園的講臺。
于靖民:“幼兒園是跟中介機構簽訂合同,由這些中介機構將“外教”派遣到幼兒園從事工作,那么幼兒園雖然對“外教”進行了簡單的面試,但是對于“外教”的來源、簡歷等并沒有進行嚴格的審查,特別是一些民辦幼兒園,出于盈利角度的考慮,可能在這一點上把關確實不嚴格。家長一般來講,也很少有機會能夠去了解到幼兒園聘請的“外教”是否是來華非法務工,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多方監管的一個空白,所以才導致了本案的發生! ”
幼兒園對“外教”審核不嚴,存在多種隱患
于靖民:“幼兒園可能也會認為外教來華是合法和正當的,那么對于外教個人的履歷,以及他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有相關的教學能力的審查,可能都不會特別的規范。”
一審法院認為三被告人為謀取非法利益,明知外教沒有合法入境手續,非法組織多名外教入境,并介紹外教非法從事勞務,以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分別判三人有期徒刑兩年、一年九個月、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五千元。北京三中院終審維持原判。
法官認為,此案暴露出的監管漏洞需要引起出入境管理、教育監管、市場監管、行業監管、幼兒教育機構、家長等各方面的關注。
于靖民:“我們其實并不反對外教來中國從事相關的教學工作,但是需要履行相關的法律手續!要符合我國的法律的規定。入境可能是這個問題的一個源頭,但它并不是這個案子和問題的全部。”
“假外教”“黑外教”層出不窮,源頭、動態監管勢在必行
事實上,報道中提到的情況并不是個案,就在今年2月,重慶市渝中區法院開庭審理的另一起案件中,一家名為柏克萊的公司也對不符合在華就業資質的外籍人員進行“包裝”,派遣到中小學、幼兒園任教。按照有關規定,在華申請英語教學類工作簽證,需滿足來自英語母語國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無犯罪記錄等條件。但涉案的18名外教不僅大多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而且大部分只有高中或初中學歷,“從沒當過老師”。
如今,“金牌外教真人授課”“英美外教一對一輔導”的廣告鋪天蓋地;打上國際雙語的招牌,教育培訓機構的收費就能翻倍;有了外國人的面孔,家長就相信有更好的外語教學環境;因為有中介機構提供相關證明,中小學、幼兒園對外教的資質審核形同虛設……種種“假外教”“黑外教”的亂象該休矣!為了孩子、為了教育,建立健全相關規定,要求外教信息公示,加強源頭、動態監管,都已勢在必行。
央廣記者 孫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