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跌停板賠光本金 警惕高杠桿資金入市風險
自2019年開年以來,A股行情迎來一波走強,指數猛漲之下多路資金涌入股市,這其中就包括灰色地帶的場外配資和違規從銀行流出的信貸資金。
近日,有讀者向人民網記者反映,自己的朋友王某因急于入市炒股又缺少本金,就從銀行申請了30萬元信用貸,隨后又通過非法場外配資加了十倍杠桿入市。然而,高杠桿資金并沒有給他帶來預想的“暴富”。隨著持有股票的連連下跌,王某很快“爆倉”,不僅賠上了從銀行借來的30萬元現金,還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債務“深淵”。
貸款去炒股 信貸資金入市涉嫌違規違法
貸款炒股一直是一條不能碰觸的紅線。而隨著個人信用貸款便利程度不斷提升,銀行相對低利率的信貸資金成為一些人眼中可以拿來炒股的“本金”。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銀行給予個人信用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期限一般為3年期,利率普遍在6.5%左右,最低可到4.78%。
在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朋友圈里,記者看到“信貸只要公積金繳存基數個人不低于756元,就可以申請信用貸款,利率根據征信而定為6.49%-8.68%,額度30萬,授信批復”的字樣。
記者通過咨詢得知,公積金繳存滿兩年即滿足申請貸款條件。當被問到“貸款炒股買房可否”時,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查到貸款直接進入股市或開發商賬戶,會要求提前結清。當記者明確表示要貸款炒股后,銀行工作人員仍表示可以申請貸款,“具體操作簽約時會告知”。
貸款炒股是監管嚴厲打擊的對象。2018年,原銀監、銀保監會先后印發文件、召開工作會議,“打擊挪用消費貸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對人民網記者表示,“銀行對貸款資金的用途是有要求的,申請人不得將貸款資金用于明令禁止的生產、經營、投資領域,借款人需要提供資金用途證明或者用途聲明。用銀行貸款進行炒股屬于違規操作。”
“將個人信用貸款用于炒股首先是一種違約行為,影響個人信用;其次,如果貸款時提供了虛假材料,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可能構成騙取貸款罪;如果具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最終不能償還,可能構成貸款詐騙罪。”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張雁峰告訴人民網記者。
個貸低門檻 貸后抽查難堵操作漏洞
盡管監管層三令五申,但仍有不少銀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而收到銀保監系統的行政處罰。
2019年4月4日,青島銀保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顯示,平安銀行青島分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信貸資金被挪用、貸前調查不盡職,被罰90萬元。2019年5月,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的三張罰單,上海農商行、南京銀行、上海嘉定洪都村鎮銀行在2017年間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后,審查不嚴,貸款資金用于證券交易。
“一些小金額如三十萬信貸,很容易在貸后抽查中用假發票頂替。”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業務從業者告訴人民網記者,“他們不細究,形式合規就行。”
在信貸禁止入(股)市的監管要求下,銀行采用什么方式規避信貸入市帶來的風險?一位消費金融公司的信用貸從業者私下告訴記者,“這個(銀行)不管,貸款后你提現金,就可以入市。”
為什么貸款炒股屢禁不止?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表示,一是銀行監管手段有限,一些個人通過間接轉移信用貸款進入股市,銀行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抽查等操作下仍然無法完全堵住這些貸款的‘漏洞’。二是不排除有一些銀行的基層從業人員為了增加業績而忽視銀行規定。但這是違規的。
信貸違規進入股市對銀行有什么風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事實上,一些投資者通過銀行貸款或網貸方式投資股票,鑒于股市的不確定性,很容易造成貸款逾期不還的現象,可能使銀行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壓力。”
信貸入市會對股市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某券商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信貸流入股市的具體影響主要看流入規模。“信貸能流入股市,一般都是信貸管制放松的時候,市面上錢比較充裕也比較‘活’的,這個過程伴隨著風險資產和實體投資的擴張。之后往往會出現貨幣和信貸管制周期的收緊,從而導致股市出現快速的信貸資金撤離,同時造成股價猛烈下跌。”
如何有效防止信貸入股市?趙錫軍表示,一是需要增強金融領域司法和執法力度;二是要培養更多金融領域專業的司法、執法人才;三是需要對全社會進行適當的投資者教育。“讓個人投資者認識到信貸入市問題的嚴重性。”
“配資”變“賠資” 一個跌停板就能賠光本金
在股市“一夜造富”的誘惑下,場外配資進一步放大了個人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正如文章開頭的案例,配資不僅可能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還可能傾家蕩產。
不同于券商正規渠道的融資融券業務,場外配資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在監管高壓態勢及市場長熊的背景下,場外高杠桿配資一度偃旗息鼓,卻又因開年以來的行情快速回暖而死灰復燃。
“門檻低、放款快、杠桿高,這是不少投資者選擇去配資的原因。”一位證券行業從業者告訴人民網記者,“現在,線下配資公司給出的杠桿一般在3到5倍,高的可以達到10倍。”
股票配資交易是杠桿化操作,放大盈利的同時也會放大交易風險。在10倍杠桿下,一個跌停板本金就賠光了。
除此之外,場外配資還可能使得投資者落入非法金融活動的陷阱。
據了解,場外配資活動通常借助信息系統,為投資者開立虛擬賬戶、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出借本人證券賬戶等代理客戶買賣證券,并提供證券委托交易清算、查詢等證券交易服務,且按照證券交易量按一定比例收取費用,涉嫌違反《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關于證券賬戶實名制、未經許可從事證券業務的有關規定,構成非法從事證券活動的行為。
2019年4月,公安機關接到多名投資者報案,反映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以場外配資為名實施詐騙。經查,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質。
“所謂的場外配資平臺均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質,有的涉嫌從事非法證券業務活動,有的甚至采用‘虛擬盤’等涉嫌從事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上述券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證券法》第122條明確規定“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證券業務”。
證監會對非法場外配資從來采取嚴監管態勢,并提醒個人投資者規避風險。
2017年9月,證監會官網陜西證監局就曾發布提示稱,“一些投資、管理咨詢等公司通過“撒網式”電話、短信方式,向投資者推銷“股票配資”業務,其中蘊含了較大的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
“在‘配資’高杠桿下,投資者不僅可能面臨被強行平倉、資金全部虧損的風險,還有可能遭遇惡意欺詐,證券賬戶被他人利用從事違法活動而背負法律責任。”北京市遼海律師事務所主任谷遼海表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