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兩性手冊
常穿牛仔褲,但你知道什么樣的不能買嗎
牛仔褲似乎是永恒的時尚單品,頗受大眾青睞,據統計,全球近90%的人有至少一條牛仔褲;美國人均擁有8條牛仔褲,年輕人高達11條。不過網上傳言很多牛仔褲生產的背后,是環境和健康付出的沉重代價。真的是這樣嗎?
生產環節確需大量用水
新技術將改變這一局面
一知名國際環保組織長期關注紡織品污染和殘留問題,其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鄧婷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部分牛仔褲制作過程中會包括印染等濕法處理工序,這一工序是整個紡織生產中污染最大、用水最多的步驟;由于制作工藝中,浸染、水洗等多個環節涉及到大量用水,牛仔褲生產的確會消耗大量水資源。
此外,牛仔褲等紡織品印染,確實需要用到大量化學物質。原本經典的牛仔藍來自靛藍。最初,靛藍是從印度木藍中提取,再用石灰將雜質與靛藍分離提純,干燥而成。不過,隨著木藍越來越少,加上牛仔布的大量制造,現在制造牛仔布的靛藍,是人工合成的靛藍染料。
發表在英國《自然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