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防治關鍵在于搶占先機
在眾多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是女性常見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卵巢癌在我國發病率為7.48/10萬,以此推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近5萬,死亡約2.2萬。
卵巢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且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腫瘤在盆腔檢查中難以察覺,導致70%的卵巢癌確診時已是晚期;70%的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對于治愈后的患者,仍有約70%會在3年內復發。正因發病初期的隱匿性和強大的“殺傷力”,卵巢癌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卵巢癌的防治關鍵在于搶占先機。” 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婦科中心主任向陽指出,若能早期發現,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夠從20%-30%提高至60%-70%,部分可能治愈。因此建議存在卵巢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應重視定期婦科體檢。向陽強調,卵巢癌雖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仍可以對一些日常癥狀加以關注: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胃脹、腹脹、乏力、消化不良、腹部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并進行全面的問診與體檢。結合B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進行鑒別診斷,盡早發現病變、及時治療。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齡50歲以上;有乳腺癌、結直腸癌病史或家族史;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異常)或與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Lynch綜合征)相關的女性;未曾生育或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服用雌激素(不含黃體酮)10年以上等。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程歆琦教授介紹說,此前卵巢癌的診斷主要依據以經陰道超聲檢測(TVU)為代表的影像學檢查和血液檢查糖類抗原125(CA125),但是這兩種檢測方法都各有其局限性。TVU可用于檢查包括卵巢在內的生殖器官,能發現超過1-2厘米的腫塊,但是對腫塊的良惡性判讀有賴于醫生的臨床經驗,這可能會導致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出現。研究顯示,約1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由于盆腔包塊疑似卵巢腫瘤而接受手術,其中僅15-20%接受手術的女性最終病理確診為卵巢癌。由于CA125在早期卵巢癌中特異性及敏感性低,50%以上的上皮性卵巢癌早期并沒有出現CA125水平升高的現象,并且CA125在一些婦科良性疾病中也會升高,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導致誤診或漏診,因而,臨床亟需更有效的腫瘤標志物和臨床診斷方法。
通常情況下,腫瘤標志物檢測水平的升高更早于影像學檢測結果,對于卵巢癌患者而言,更快速、更精準的診斷往往帶來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時間的巨大差異。卵巢癌新型生物標志物HE4的高特異性和敏感性有效彌補了過往檢測方法的不足,在正常生理情況下,HE4在人體中有非常低水平的表達,但在卵巢癌患者的組織和血清中會高度表達,這樣的高敏感性對于卵巢癌的檢測,尤其是卵巢癌早期及無癥狀階段非常有幫助,可助力醫生更早發現卵巢癌并進行風險評估。程歆琦教授解釋說,就單一標志物而言,HE4擁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研究發現,HE4與CA125這兩種指標互為補充,聯合應用可明顯提高卵巢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減少卵巢癌的漏檢,大大提升卵巢癌早期診斷的準確性。HE4聯合CA125檢測可有效地對盆腔包塊、卵巢囊腫和卵巢癌進行鑒別診斷,指導醫生對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聯合檢測能夠更好地進行卵巢癌的療效和預后評估、早期發現復發和轉移。國外多中心臨床研究表明,利用HE4和CA125的檢測值所建立的卵巢惡性腫瘤風險計算法(ROMA)可用于評估女性盆腔腫塊為上皮性卵巢癌的風險分層,對不同風險的包塊進行分流,在避免過度診療的同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據悉,作為目前備受關注的新型卵巢癌標志物,血清腫瘤標志物人附睪蛋白4(HE4)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為卵巢癌的早診早治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參考信息。2018年12月,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人社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調整病理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明確了HE4檢測在北京獲得物價審批并進入甲類醫保,并已于今年6月15日正式開始執行,這意味著該檢測能更快地進入更多北京的醫院和醫療機構,更多女性將從中受益。(彭鵬)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