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補充抗氧化劑不如均衡膳食 能否防癌還未可知
很多人對抗氧化劑的攝取進入了一個誤區。日常食物內的抗氧化劑有益于人體健康,而額外補充服用抗氧化劑是否有益健康依然有待商榷。
“自由基,是導致各種疾病的罪魁禍首,抗氧化劑能消滅自由基,是21世紀人類抗癌的福音”……近年來,各類宣揚抗氧化劑“神奇功效”的文章層出不窮,似乎服用了抗氧化劑,就擁有了健康。然而最近《細胞》雜志刊登了來自美國與瑞典的兩支科研團隊的研究結果,他們都發現,一種叫做Bach1的蛋白質能讓肺癌發生轉移。而一些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保健品,可能會促進這一過程的發生。
那么,抗氧化劑對人體究竟是否有益?對此,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保健食品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劉驊指出,額外攝入某種抗氧化劑并不能保證有效抗癌,與其盲目相信保健食品,不如合理規劃多樣化飲食。
揭秘抗氧化劑與自由基的真面目
那些宣傳抗氧化劑能夠抗癌的文章是否都是夸大其詞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自由基與抗氧化劑是什么說起。
所謂自由基,是一類具有非偶電子的基團或原子,因為缺少外圍電子,所以性質十分活潑。人體內部的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當人體中的自由基超過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時,這些自由基就會亂跑亂竄,去攻擊細胞膜,去與血清抗蛋白酶發生反應,甚至去跟基因搶電子,造成各種各樣的傷害,導致心臟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氏綜合征以及腫瘤等疾病。
而人們通常說的抗氧化劑,是能幫助捕獲并中和自由基,從而祛除自由基對人體損害的一類物質。在主功能為清除自由基的前提下,不同的抗氧化劑也對人體有著多種效用:谷物中的維生素E可以抵御攻擊細胞壁中脂肪的自由基,也可以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而導致的動脈硬化;蔬菜中的β-胡蘿卜素可轉化為視黃醇,有助于眼睛健康。
無證據表明抗氧化劑能預防癌癥
既然自由基的攻擊會損傷DNA、蛋白質、脂肪等分子,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導致細胞癌變。而抗氧化劑的作用就是終止自由基的攻擊,保護細胞免受損傷。那么補充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就能夠妥妥地“預防癌癥”了嗎?事情沒這么簡單。
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曾對媒體指出,這只是在實驗室得出的結果。抗氧化劑預防治療癌癥的研究很多,尤其是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但一種“醫學設想”是否真的可行,細胞和動物實驗都不夠,還需要通過臨床試驗來驗證。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資助過9項抗氧化劑與主要癌癥關系的研究。匯總下來,總體的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抗氧化劑補充劑對于主要癌癥的預防有幫助”。此外,對該領域所有研究的系統文獻綜述也得到了與此類似的結論。
不僅沒有證據表明抗氧化劑能夠預防癌癥,而且一些研究還發現抗氧化劑還可能促進癌癥發展。除了前面提到的最近的研究之外,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研究發現:在吸煙人群中,補充β-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會增加肺癌的發生率。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遺傳學家、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