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光榮彈” 兩家魚水情
山水無阻,風雨兼程,記者一路驅車來到寧夏彭陽縣孟塬鄉草灘村,探尋一段塵封了80年的長征往事。
在一座古樸的莊院里,退休返鄉的虎俊隆指著一孔窯洞的牲口槽對記者說,2015年,他翻修自家老宅時,就是在這里挖出了一顆手榴彈和兩枚手雷。
手雷和手榴彈是何人所埋?又因何被埋于此地?為了找到答案,虎俊隆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走訪調查,紅軍小戰士郭文海的名字漸漸浮出水面。這些手雷和手榴彈是他和戰友為自己準備的“光榮彈”。
1935年,年僅14歲的郭文海成為中央紅軍第三軍團的一名戰士,不久便跟隨部隊開始長征。后來,他在臘子口戰役中左腿負傷,和其他兩名戰友落在了隊伍的后面。同年10月9日,郭文海3人拼死趕上了夜宿彭陽古莊院的部隊。
然而,第二天天不亮,大部隊就要繼續行軍。因體力不支,傷情缺乏藥品進一步惡化,郭文海和戰友再次掉隊了。
為了減輕負擔,他們將隨身攜帶的、準備在危急關頭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手榴彈、手雷就地掩埋在所住窯洞的牲口槽內,繼續追趕大部隊。但沒走多遠,他們暈倒在古莊院附近的草地里,湊巧被一早干農活的虎林周、虎儒林兄弟倆發現。
“雖然當時不知所遇何人,但從3人扎著綁腿、衣著破爛且身負重傷來判斷,他們應該是掉隊的紅軍傷病員。”虎林周的侄子虎志武告訴記者,虎林周當即讓虎儒林趕回家中叫來三弟虎倉周,將受傷的紅軍戰士攙回家。
家中沒有藥,虎林周便用土辦法為他們治療。經過一夜休養,精神狀態略有好轉的3人決定去追趕大部隊,虎林周極力挽留,只留下了傷勢較重的郭文海。
“為了掩護郭文海的紅軍身份,大伯逢人便說:‘這小子是我要來的兒子’,鄉親們對此深信不疑。”虎志武說,虎林周特意為郭文海取了新名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