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欲打造新型地面部隊 設想很“美”實現很“難”
央廣網8月15日消息(記者于瀾)以色列國防軍近日對“卡梅爾”戰車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首次公開驗證,并向外界發布了以軍新型地面部隊相關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那么,“卡梅爾”戰車計劃有哪些新亮點?以色列想要打造一支什么樣的新型地面部隊?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杜文龍為您做深入解析。
以色列展示的“卡梅爾”戰車原型(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網站)
以色列正在研制的“卡梅爾”戰車,是一款專為城市戰設計的載人但高度自動化的巷戰戰車,它的重量為35噸,每車2名車組人員,許多功能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軍事觀察員杜文龍介紹,“卡梅爾”戰車大量應用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技術,從而更加靈活高效、打擊力更強。
杜文龍:
“卡梅爾戰車的亮點之一是車輛結構明顯向中型靠攏。這樣一款中型戰斗車輛通過變形金剛式的組裝,比如說在復雜條件下加裝新的復合裝甲就能變成重型車輛,在輕松的作戰環境中減掉復合裝甲就會成為輕型車輛。所以卡梅爾戰車依托中型這個平臺,可以向左向右、向重向輕兩個方向轉型和發展。
亮點之二是自動化水平AI技術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整個車體結構雖然與以前相比變窄、變輕,但是它配備有非常密集的各種偵查觀測器材,而且在不同點位都有不同功能,火炮不再采用120炮,都是小口徑,所以打得更準、看得更清成為這款戰車的發展重點與核心。
亮點之三是加裝了微型直升機,包括無人機。這款戰車繼續延用之前以色列坦克加裝迫擊炮這種奇特的布局,同時它與直升機的組合基本上實現了地面作戰的空地一體。通過運用直升機、無人機可以在遠距離對復雜目標進行偵察預警探測,通過車載的具備智能化的火力打擊體系,可以對各類目標進行精準攻擊。”
圖為以色列陸軍即將裝備的埃坦重型輪式步兵戰車。
以色列國防部官員表示,未來以色列地面部隊,將具備快速機動能力,并裝備多種傳感器和各式先進武器系統,有能力以迅雷之勢贏得勝利。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分析表示,“卡梅爾”戰車代表了以色列軍隊下一代戰車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見以色列希望打造一支既可以應對正規戰爭也能應對游擊作戰的新型地面部隊。
杜文龍:
“如果從卡梅爾戰車整個車體設計,包括基本研發思路去分析,以色列今后地面作戰力量可能真的不再追求更重更大更強,而是更加靈活。這款戰車與之前防護能力出眾的梅卡瓦相比要小得多、窄得多,而且火力單元等很多方面的配備也有重大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今后依托網絡化的智能技術,依托輕便靈活的裝甲體系,這是新型裝備的核心。
以前主炮口徑要比誰更粗、炮彈誰更多、裝甲誰更厚,諸如此類的指標在今后的陸戰中有可能會被淘汰。卡梅爾這款戰車全重35噸,裝備全自動化的車載武器,再加上無人炮塔,以及各種偵察器材、觀察器材,通過這些性能參數去分析,它基本上可以實現在復雜條件下快速機動作戰。
所以把游擊性、正規性兩種要素相結合,這也正是之前西方國家探索的第六代戰爭。打造一支能在兩種模式戰爭狀態下同時發揮作用的作戰部隊,我想這應該是以色列研發新裝備的初衷。”
圖為以色列陸軍梅卡瓦MK4主戰坦克。
軍事觀察員杜文龍認為,盡管以色列軍隊對于新型地面部隊發展的設想十分美好,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杜文龍:
“以色列想打造新型地面部隊,首先會面臨觀念上的阻礙。因為以色列是陸戰強國,在和中東很多國家的作戰行動中,傳統的裝甲兵發揮了重大作用。現在如果要從之前的重型大口徑突然向輕型靈活方向轉型發展,這中間必然需要調整觀念。
第二,整個陸軍體系需要顛覆。以色列雖然國家不大,軍力不多,但是傳統作戰能力很突出,特別是與中東國家多次的作戰行動中,地面作戰體系根深蒂固。如果現在突然向靈活機動、快速智能幾個方向轉型,技術上會面臨一些問題,同時之前大量的裝甲部隊中期裝備有可能將被淘汰。
第三,在面對相對傳統的作戰行動中是否依然保留傳統的能力,這是以色列目前的矛盾所在。因為現在所謂的加沙沖突和以色列在地面遇到一系列沖突,都是以傳統作戰方式為核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兼顧到現在和未來,在兩個點位上應該投入多少精力,投入多少技術,這是重點,所以現在以色列走在十字路口,是向左還是向右,的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