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開展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就業局勢平穩
核心閱讀
就業政策涉及領域多、范圍廣、跨度大,應進一步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形成與其宏觀政策定位相匹配的就業促進法規體系。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央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
今年5月至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就業促進法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針對不同的檢查對象擬定42個檢查參考問題,確定10個方面的檢查重點,分赴內蒙古、江西、山東、廣東、云南、甘肅6個省(區)進行檢查,并委托天津等10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就業服務成效顯著,服務項目還需拓展豐富
“假如我是到你這兒來找工作的,你能不能演示一下你的工作流程?”
“我會先問您想找哪方面的工作?有什么工作經驗?然后把您的資料建檔,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上為您匹配合適的崗位,有結果的話就會以短信的方式通知您。”
在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辦行政服務大廳,就業協理員張育興一邊在電腦上演示操作,一邊向檢查組介紹寶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深圳寶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是一個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向寶安全區4萬多家企業和求職者免費開放的招聘、求職服務平臺。張育興介紹,與商業網站相比,這個平臺的服務不僅全部免費,而且依托政務數據,對企業資質的審核更嚴謹可靠。
寶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是廣東開展公共就業服務的一個縮影。就業促進法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公共就業服務落實情況是檢查組此次執法檢查的重點之一。檢查組在廣東了解到,廣東100%的縣(市區)、鄉鎮(街道)和96.8%的社區已實現就業信息聯網,核心業務已基本實現網上辦理,近3年共為勞動者提供職業介紹392萬人次、職業指導241萬人次、創業服務48萬人次。
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是各地開展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內容。今年25歲的小黃是江西一名藝術專業研究生。去年畢業后,她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在南昌開辦一家少兒美術中心。執法檢查組一行來到南昌市人力資源市場時,小黃正在咨詢個人創業貸款的情況。工作人員告訴她,按照目前江西省的相關政策,她可以享受到最高15萬元的政府貼息創業貸款,這讓小黃對創業更有信心。
據江西省人社廳副廳長劉克琦介紹,從2003年率先啟動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以來,江西全省累計發放貸款1086億元。據評估,每1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可帶動0.39人就業、每扶持1人創業可提供4.47個就業機會,平均每家貸款扶持的小微企業可增加16.8人就業。
檢查組對各地積極開展公共就業服務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指出,就業促進法規定政府應免費提供多項公共就業服務,但一些公共服務機構只重點提供信息登記、職業介紹等基本服務,創業服務項目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豐富。
以職業技能培訓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在提供就業服務的過程中,各級人社部門和勞動服務機構普遍感到,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用工難和勞動者求職難同時并存且矛盾愈發突出。就業促進法以專門一章強調職業教育和培訓,對政府、企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東莞是廣東的制造業重鎮,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量的七成以上,正經歷產業轉型升級的東莞如何落實就業促進法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要求?
“我們公司有400多名員工直接受益于東莞市開展的繼續教育項目,有了在職學習機會和學歷提升渠道,公司大專及本科學歷人員占比明顯提高,員工潛力和可塑性進一步提升。”東莞華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手機研發生產銷售的制造業企業,公司負責人表示,東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氛圍非常濃厚,企業和員工開展技能提升的積極性非常高。
東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對檢查組表示,從去年開始,東莞以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為目標,實施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計劃投入10億元,用三年時間推動100萬人提升技能學歷素質,并為此采取了培訓資助等諸多措施。比如,利用慕課平臺整合各類培訓學習資源,面向有需求的企業員工開展中職非全日制學歷繼續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對成功取得畢業證書的學生,由市財政給予每生1000元獎勵。
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就業技能培訓成為就業困難群體擺脫困境的鑰匙。
“上課很有用,現在小電器的簡單維修工作我都能做了。”郝義之前一直在深圳建筑工地打工,因照顧母親需要,今年回到了定西。但當地工作機會少,郝義只能到處打打零工。直到有一天,區政府工作人員拿著“勞動力培訓選學菜單”出現在家門口,郝義的窘境才有所轉變。
“我們對農民的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進行了調查,提供美容美發、裝卸機、汽車駕駛、電焊工、電子商務等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供選擇,著力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定西市安定區職業技能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檢查組同時也指出,“重普輕職”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技能人才待遇不高、職業發展不順暢的狀況沒有根本改善。廣東省人大代表、東莞理工學校汽車專業科主任馮妹嬌就表示,職教學生的上升通道很狹窄,生源質量也上不去。她建議,要建立符合國情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