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醫生”也是戰斗員 丹麥的這艘戰艦樣樣精通
本報記者 張 強
近日,丹麥海軍“阿布薩隆”號靈活支援艦與美國海軍“格雷夫利”號驅逐艦在格陵蘭島海岸附近進行了“通過練習”演練。這次演練使得丹麥“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再次躍入世人眼簾。
在媒體的報道中,該艦具備了在一天之內從傳統的護衛艦轉變為醫院船的能力,其多功能甲板可以作為集裝箱型醫療倉,也可作為直升機機庫或存放兩棲登陸艇。這使其顯得十分亮眼。
對此,軍事評論員彰海雄介紹:“‘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是一型丹麥海軍量身打造的多功能作戰艦艇,之所以稱為支援艦,是因為它兼顧了護衛艦、運輸艦、登陸艦以及醫療船等多種戰艦的功能,可以遂行多種作戰和支援保障任務。它的性能比較多元、均衡,比較適合丹麥這種規模不大的海軍,能夠有效縮減裝備數量,提升任務能力。”
設計獨特,彰顯靈活性
“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實際上屬于大型護衛艦,設計思路也完全符合現今世界護衛艦大型化的趨勢。它之所以被稱為“靈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丹麥海軍將兩棲艦的設計融入護衛艦當中,使其不僅防空、反潛、反艦樣樣不差,還具備布雷和投送部隊的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共有2艘,長137米,寬19.5米,排水量達6300噸,采用了隱身船體設計以及模塊化設計。其裝備一門對地攻擊能力較強的127毫米口徑Mark-45型主炮、2門35毫米口徑速射艦炮,中部還設計有一個綽號為“浴缸”的半封閉式的武器裝備安裝區,可插入2個反艦導彈發射模塊和3個防空導彈垂直發射模塊,共可裝備8枚美制“魚叉”反艦導彈和36枚RIM-162型“海麻雀”防空導彈,使之具備強大的防空、反艦實力。
但在設計方面,“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還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思路。
彰海雄介紹:“‘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設計上的特點比較鮮明。它很注重隱身性,外形干凈整潔,十分現代。采用了模塊化設計,通過搭載不同模塊可以轉換不同的任務能力。同時,它設計有車輛甲板,可以裝載坦克、裝甲車等,能從艦體中部開口直接上下艦,這在驅護艦上是根本看不到的。為了配合這一點,它設計了甲板升降機,用于轉運物資車輛,這在驅護艦中也非常罕見。另外,它的人員搭載能力強,除了本艦人員外,還能搭載100多名作戰人員,而傳統驅護艦非本艦人員攜帶量很少。它還搭載了兩艘高速突擊艇,可以遂行海上特種作戰。”
模塊化設計,實現一艦多能
媒體報道中,“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的模塊化設計極具亮點。它能在一天之內從傳統的護衛艦轉變為醫院船。那么,這種類似“變形金剛”般的模塊化設計,究竟是什么呢?
彰海雄指出:“模塊化設計的主要優勢是實現了平臺+載荷的模式,在不對艦體平臺進行大動的情況下,通過換裝不同的任務模塊,改變戰艦的作戰功能,實現了一艦多能的效果,它可以拓展戰艦的作戰能力,縮減裝備規模。同時,模塊化設計還能縮短戰艦的建造時間。打個比方,模塊化設計就如同搭積木,需要什么功能就搭上什么功能的積木。與此同時,模塊化設計不會損害隱身功能,因為任務模塊一般在艦體主甲板下方,或者融入上層建筑,基本不會大量破壞艦體整體性。同時,采用模塊化思想設計的任務模塊,本身也會考慮隱身設計的問題。”
其實,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戰艦并不少。最典型的就是美軍的瀕海戰斗艦,通過換裝不同的任務模塊,它可以執行反潛、布雷、防空、反艦等任務。同時,暢銷全球的德國“梅科”系列護衛艦,荷蘭的“西格瑪”級輕型護衛艦,也是模塊化思想貫徹比較徹底的戰艦。它們都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安裝不同規格、不同性能的武器模塊,實現不同作戰功能。
據了解,除了變身醫院船,“阿布薩隆”級靈活支援艦還能變成船塢運輸艦、海上布雷船、學員訓練艦等。
夠用管用,未來或無升級計劃
外媒曾評選過全球十大護衛艦,丹麥的“伊萬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