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亮出武器出口“期中成績單”
原標題:俄亮出武器出口“期中成績單”
對外軍售已成為俄提振國內經濟的有力支撐
在剛結束的第14屆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宣布,今年前8個月,俄已對外出口價值85億美元的武器,預計年內軍工出口在總額、結構上與往年基本持平,在外部仍面臨西方制裁情況下,這反映出俄在該領域政策調整的效果以及良好的基礎與潛力。俄媒體稱,就出口裝備譜系而言,尖端武器已占據半壁江山,顯示出俄近年來的軍工科技發展成效。
空戰與防空裝備“挑大梁”
在莫斯科航展上,俄推出多款出口型品牌產品,包括蘇-57E第五代戰機、伊爾-112VE軍用運輸機和“獵人”無人機等。這些產品吸引了大量潛在客戶,預計將“催生”數十億美元的合同訂單,也讓空戰武器繼續在俄武器出口份額上占據統領地位。俄方表示,從趨勢看,空戰武器年內出口份額占比將超過50%,超過同期的45%,且當前俄正圍繞出售蘇-35S戰斗機與多國進行磋商,蘇-57E和米格-35等新型戰機也可能帶來新收益。
俄武器出口項目中另一大支柱是防空系統,除向敘利亞、伊朗等地區推銷“鎧甲”、S-300防空系統等傳統品牌外,S-400防空系統進入國際市場直接推高防空系統的出口份額,預計占比將接近30%,遠超17%的同期比例。隨著新型S-350“勇士”防空系統在市場中的推廣,新一代俄制防空系統將成為繼蘇式戰機后俄武器出口的象征。
除新訂單帶來收益外,此前已交付防空系統和戰機的售后服務項目也為俄繼續搶占國際軍售領域份額創造契機。近期,俄還通過了部分無人機、反無人機武器的出口審批,未來也將貢獻不少份額。
生產線基本“連軸轉”
俄媒體稱,根據前期計劃,各軍工企業通過開辟生產線、晝夜開工等模式來提高生產效益。今年以來,以伊爾-76為代表的軍用運輸機生產線、以kh系列導彈為代表的精確打擊武器生產線基本處于“連軸轉”狀態。輕型護衛艦、米格-29改進型航母艦載機等高額合同,既創造了效益,又為俄鞏固自身國防工業和科研水平提供契機。俄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米赫耶夫表示,源源不斷的訂單合同證明了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也為本國開展防務科研、持續穩定發展和擴大影響力提供支撐。
在美媒評選的全球武器制造商排名中,俄阿爾馬茲-安泰集團、聯合航空制造集團、戰術導彈武器集團、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烏拉爾車廂制造廠和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均進入最有影響力的軍工企業名單。
吃老本還是忙轉型
自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持續惡化以來,西方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領域對俄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俄不少命脈行業被“卡脖子”。俄總統普京相繼提出“西方軍工替代計劃”和“核心元部件國產化”等發展目標,并牽引軍工領域一系列改組改革。持續穩定的對外軍售,也是對西方唱衰俄吃老本的直接回應。
從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率來說,軍工與能源系統已成為支撐俄國家經濟的驅動產業,相較能源產業,在崗位就業、對外出口方面,軍工產業更具優勢,因為油價普遍伴隨市場波動起伏,但軍工訂單仍源源不斷增長。以創造就業為例,火箭、飛機等高科技產業可以帶動產生8至10倍的就業機會。由此可見,對外軍售已成為俄提振國內經濟的有力支撐。(劉磊娜)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