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1+9”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改革
養老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積極開展養老服務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解決好社區居家養老,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才能真正解決社會養老難題。
近年來,遼寧省鞍山市進一步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力促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日前,《慈善公益報》記者從鞍山市民政局獲悉,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名單公布,鞍山成功入選。
鞍山將以此為契機,通過采取“1+9”舉措,破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瓶頸問題,實現需求與供給相對接、機構與家庭相融合、線上與線下相融合、普惠與特惠相融合、保障與發展相融合、醫療與養老相融合,打造“一對接五融合”的服務新格局。
其中,“1”是指構建一個體系,即建立“一縱十橫多點支撐”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9”是指九項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新型養老制度、制定服務型人才培養計劃等。
一縱十橫多點支撐
據了解,目前,鞍山全市戶籍總人口為344萬人,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82.3萬人,占總人口23.9%;其中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51.6萬人,占總人口的15%。為了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未來五年鞍山將實現養老服務現代化、社會救助精準化、社區治理現代化、社會組織管理嚴格化、社會事務服務高效化,逐步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慈善公益報》記者在該市民政會議上了解到,在養老服務方面,該市將建成市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智慧服務平臺,5個縣區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50個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形成“一縱十橫多點支撐”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格局。
將居家養老、監管評價、培訓孵化、產品體驗、咨詢解答、業務申請、公益互動、“時間銀行”、數據分析和政府管理十大功能于一體,縱貫全域的市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形成“一縱”;建成10個各具特色的縣區級綜合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不同層面,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進行功能布局,打造縣區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形成“十橫”;建成城鄉基本覆蓋的多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點,通過全市統一的智慧服務平臺實現服務對接,全面滿足居家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形成“多點支撐”。
到2024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要覆蓋所有城市社區,8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構建起“公益化為前提、社會化為基礎、市場化為補充”的鞍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推進全市養老機構達到230家,床位3萬張,每千名老人實際擁有床位30張,床位利用率達到80%。市級建成占地3.3萬平方米,床位達到1000張的新建市養老院項目。重點支持發展養護型養老機構,到2024年護理型床位占總床位50%。實施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村老年人協會等公益組織。
據悉,到2024年底,鞍山市人口老齡化人口將達到100萬人。養老服務是未來鞍山民政工作的重點。鞍山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鞍山市將以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9項措施提升服務
據悉,九項具體措施包括完善市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形成嵌入式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格局;制定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中期發展規劃;鼓勵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持續推進醫養結合;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建立健全“四同步”工作機制;為獨居老人提供關愛服務。
下一步,鞍山市將開始推進落實農村低保與建檔立卡人員信息共享,促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把部分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困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納入農村低保保障范圍內。依托精準扶貧救助“大數據”管理平臺,做到救助主體、救助業務、救助信息和救助對象的“四個全覆蓋”,對困難群體進行精準識別,精準扶貧救助。
到2024年底,鞍山市預設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均將達到100%。同時持續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示范活動,使城鄉社區達到每百戶30平方米的創建標準,將每項措施落到實處。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