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托“踩雷”不斷,轉型也需防風險
今年以來,信托風險加速暴露,其中房地產信托頻頻遭遇兌付危機,信托公司及行業聲譽受損。與此同時,監管態勢趨嚴。
一方面,信托行業亟待轉型,尋找能夠代替房地產信托業務的下一個收入支柱;另一方面,信托公司需要防風險。信托公司平衡二者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信托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防風險和轉型很多時候是矛盾體,信托公司壓力不小。不過二者可以相互進行,在做好防風險的工作中完成轉型。
雷聲不斷
今年以來,山西信托、中泰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頻遭逾期兌付危機。天風證券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信托到期規模巨大,特別是6月和12月將迎來償還高峰。
此外,今年年內還出現信托公司集體“踩雷”現象。此前,東方金鈺多筆債務逾期未能償還,涉及東莞信托、中海信托、中鐵信托、中糧信托、百瑞信托、中建投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凱迪生態此前發布的《關于新增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到期債務未能清償金額達139.67億元。其中,牽涉安徽國元信托、國通信托、興業信托、中航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
其中,房地產信托方面暴露風險加速。以《國際金融報》記者此前報道的吉林信托逾期事件為例,因融資房企東方銀座陷資金流動性危機,吉林信托不幸“踩雷”。業內人士稱,目前房企普遍面臨融資收緊的情況,部分房企現金流緊張,無法償還之前的信托貸款,有些甚至瀕臨破產。今年信托到期量絕對規模仍處于歷史最高位,到期量的分布呈現前低后高的規律,房地產領域的風險暴露有可能加快。
信托業內人士李林(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房地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房企從跑馬圈地進入到加速分化階段。而對行業的理解與合作主體的選擇,成為信托公司房地產業務風控的核心環節之一。”
事實上,近年來信托風險項目和個數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為1006個,環比2018年第四季度末的872個增加134個,規模則由2018年第四季度末的2221.89億元增至2830.59億元,環比上升27.4%。信托資產風險率為1.26%,較2018年第四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
有傷聲譽
信托被視為僅次于銀行的中國金融“二哥”,跟“爆雷”字眼掛鉤實在是有傷形象。
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廖鶴凱對記者分析,近期頻發的兌付危機更多是與市場大環境、政策基本面有關。這兩年國內外形勢變化較快,對應的政策也不斷調整。而信托設立存續期限都較長,立項時候方向選擇問題或風控考量的尺度寬松,遇上較大的大環境變動,因此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這兩年大量的上市公司貸款類業務出現問題,就是比較典型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袁增霆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主要與金融監管環境的變化有關。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對非標融資業務和通道業務造成了緊縮效應。”
“另外,近期監管部門對信托業房地產業務加強了窗口指導,造成了該類業務規模的被動調整。” 袁增霆進一步指出,其次是金融業發生了周期下行調整,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暴露增多。
“去剛兌的背景下,如果信托項目出現較多逾期,會對信托公司的經營業績和品牌形象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對整個信托行業的聲譽產生不好的影響。“ 李林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信托公司將風險防范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信托公司其實早在上半年,就在為應對可能的風險做準備,比如計提撥備。
防風險VS.轉型
在房地產信托、通道業務面臨雙壓降的情況下,信托業內積極討論轉型,積極尋找能夠代替房地產信托業務的下一個收入“頂梁柱”。與“轉型”對應的是“防風險”,如何平衡二者關系成為行業挑戰。
例如,有分析認為,國家對基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為對沖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財政上對基建板塊的投入不斷加大,有可能基礎產業類信托會成為下半年增長最快的信托投資領域。
李林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雖然基礎產業類信托大有可為,但仍要嚴控風險。”如果出現增長太過激進、累計風險加大的情況,可能會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今年以來基礎產業類信托產品違約情況也比較多,大多是相關的信托公司展業激進導致的后果。
廖鶴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防風險和轉型很多時候就是矛盾體,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平衡。目前,信托公司做好任意一條工作都需要需要下極大力氣,同時做好則需要更大的努力,也需要很強的抗壓能力。我覺得信托公司在做好防風險的工作中,轉型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嘗試完成。”
在李林看來,轉型的最終目的一定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信托業協會在《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8-2019)》中指出,快速提升工商企業的資金信托占比也是信托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
廖鶴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前期業務風險還在暴露的情況下,信托公司現階段對工商企業有審慎態度。不過,實體經濟也在經歷推陳出新過程,傳統經濟飽和度較高,甚至產能過剩,但很多新經濟還是有望“跑出來”。信托公司也可以在立足傳統業務的同時,利用自身背景歷史形成的產業優勢逐步擁抱新經濟,分享新經濟帶來的活力和成長。
袁增霆也告訴記者,面對“轉型”和“防風險”問題,在金融體制束縛等現狀下,信托選擇較為被動。如果三到五年之前進入調整窗口期,情況會比現在好一些。因此,信托支持工商企業與兩方面有關,一是經濟結構是否以有市場競爭力的工商企業為主;二是金融體制是否足夠市場化以及去地產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