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聚焦精準扶貧 “輸血”與“造血”并舉
房企聚焦精準扶貧 “輸血”與“造血”并舉
時代周報記者 蔡穎 發自廣州
2019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房企投身其中,成為扶貧事業的主力軍。跳脫傳統的捐錢捐物輸血式的扶貧方式,房企因地制宜,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等造血扶貧方式,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
10月21日,作為時代傳媒2019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的子榜,《2019中國房地產精準扶貧實力榜TOP20》(下簡稱“精準扶貧榜”)重磅出爐。
據悉,本次榜單的評測依托“時代傳媒地產數據庫”,通過旗下大數據平臺時代數據,對各大房企社會性捐贈和公益活動、精準扶貧效果和投入綜合打分。
從榜單來看,穩居前三的是恒大、綠地控股、碧桂園。社會累計捐贈額分別為159.33億元、80.4億、55億,幫扶脫貧人口分別為58.59萬、33.9萬、33.6萬。
房企加大投入
在精準扶貧榜中,20家品牌房企在精準扶貧方面累計投入了438.59億元。
其中,恒大、綠地控股、碧桂園投入金額居房企前三名,分別為159.33億元、80.4億元、55億元,這三家企業共幫助78個縣城的126萬人實現了脫貧。
隨著扶貧事業發展迅猛,房企投入資金還將進一步攀升。截至目前,恒大已捐贈到位70億元扶貧資金,其中定向捐贈30億元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恒大表示,到2020年,還要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44.41萬人穩定脫貧。綠地控股在2018年與貴州省遵義市簽署戰略合作及重點項目合作協議表示,未來將投資500億元。
巨額投入背后,如何深入高效扶貧也十分重要。在榜單中,萬科以及龍光地產在精準扶貧方面取得的成效最高,萬科僅投入6.06億元便覆蓋了23萬的貧困人口,而龍光地產用5億元助力7.3萬人脫貧。
除了行業龍頭房企之外,不少中小房企也在逐漸加大扶貧力度。俊發、敏捷地產、中天金融等房企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投入金額分別為4.08億元、6.5億元、6億元。
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推進,房企們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但各家企業具體的扶貧模式以及側重點則不盡相同。
萬科扶貧的方式較為多元,涉及易地搬遷、文化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其中,鄉村振興是發力重點。
2018 年,萬科與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合作發起設立“光彩·萬科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專項 基金”項目,加大對“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截至 2018 年底,萬科累計幫扶貧困人口超過 23 萬。
10月18日,萬科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萬科扶貧方式總的來說是多種多樣,涉及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等。
從做法上看,比較強調發揮公司的專業優勢,例如規劃設計、古建修復等方面。其在汕尾陸豐公益項目已經基本完成,是一個紅色旅游相關的鄉村振興項目。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碧桂園提出了“4+X”扶貧模式,“4”是指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集團統一部署的規定動作;“X”是指結合幫扶地區實際拓展的自選動作。
2018年起,碧桂園把扶貧上升到主業高度,在具體的扶貧方式上,碧桂園更追求廣度,將廣東英德整縣幫扶模式推廣到甘肅東鄉縣、江西興國縣、河北平山縣等8省13縣,幫助3747個村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同萬科、碧桂園多點復制的模式不同,恒大選擇在貴州畢節深耕。從2015年12月1日開始。碧桂園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無償投入30億元,到2018年底實現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2017年5月3日開始,除大方縣外,恒大集團又承擔了畢節市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織金縣、黔西縣、金沙縣、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和百里杜鵑管理區的幫扶工作,由整縣幫扶大方擴展到幫扶畢節全市10縣區。
盡管房企選擇的扶貧路徑多有不同,但扶貧思路頗為一致:打造“輸血”與“造血”并舉的精準扶貧模式,以產業賦能的方式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而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是實現永久脫貧的基礎。
針對烏蒙山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恒大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并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碧桂園也因地制宜,在江西興國縣扶持竹鼠項目,在北勝村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扶持貧困戶開展竹鼠養殖。對缺乏品牌的優質農產品通過集團自有品牌“碧鄉”進行推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