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嘩眾取寵 《奇葩說》捧紅“知性青年”
辯論類網綜《奇葩說》第六季正在熱播,目前播出的四期節目都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一季節目在豆瓣拿下了8.6分的高分,遠超第四季的7.8分和第五季的7.4分。
不少觀眾都感受到了新一季節目的變化:言語夸張、嘩眾取寵的交鋒少了,論點輸出、理性辯論的場面多了。變化也體現在社交網絡上,沖到熱搜高位的話題主要由詹青云、黃執中、許吉如等“知性青年”引領。其中,詹青云創造“熱搜!钡哪芰τ绕鋸妱拧乱患尽镀孑庹f》播出兩周,詹青云就三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誰說年輕人只追捧偶像明星?“知性青年”上綜藝一樣有人愛。
熱點:詹青云連續兩周登熱搜榜
詹青云三次上榜都是與不同的選手PK。第一次是在首播節目的1V1環節中爭取正賽名額,應用數學在讀博士程思博選擇與哈佛大學博士詹青云PK,他們的辯題是:“每個人都可以按鍵復活一位最愛的人,你支持嗎?”兩人的“博士交鋒”邏輯嚴密、語速奇快,尤其是“開杠PK”環節,更是勢均力敵。最終,程思博僅以4票之差落敗。有網友驚嘆:“五體投地!邏輯強大,層層遞進,毫無破綻!
詹青云第二次上榜是在隊長爭奪戰中與許吉如展開“高知女PK”。這一期的辯題是:“年紀輕輕‘精致窮’,我錯了嗎?”面對這一辯題,哈佛大學兩位學霸詹青云和許吉如的辯論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詹青云認為,精致窮的“精致”是商家定義的欲望陷阱,她勸告年輕人要認清自我,別買買買了,去讀書吧;而許吉如的觀點是,追求精致是覺醒和改變的第一步,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去生活。兩人并未用段子和長篇故事吸引關注,而是用理論、事例進行論證。網友看完后直言:“兩個姐姐太厲害了。”
第三次上榜是詹青云和傅首爾的“開杠PK”。兩人圍繞“博物館失火,是救名畫,還是救貓”這一論題展開辯論。面對傅首爾偷換辯題,詹青云改變畫風,同樣用“無理”的闡述應對。這場PK結束后,選手楊奇函高度評價詹青云:“青云讓我看到了她厲害的另一面,就是你給我來個無理取鬧的段子,我就用邏輯回你一個無理取鬧的段子。”
現象:詹青云們如何改變《奇葩說》
《奇葩說》選手的辯論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重敘事、段子、笑點的故事型打法,以顏如晶、肖驍、傅首爾等選手為代表;另一種是偏重抽象理論、嚴密邏輯的知識型打法,詹青云、陳銘、黃執中等選手就屬于這一類。隨著《奇葩說》走到第六季,知識型打法越來越受到關注,這類不太具備綜藝感的選手也紛紛“紅出圈”。
上一季《奇葩說》前期較平淡,到了中后期,陳銘和詹青云圍繞“奇葩星球的新技術能讓全人類大腦知識一秒共享,你支持么”這一辯題展開辯論,終于點燃了話題熱度。這短短幾分鐘的辯論交鋒,堪稱《奇葩說》史上的一個經典場景。陳銘最終獲得象征冠軍榮譽的“BBking”稱號,詹青云也因此一戰成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知識型辯手獲得了網友的青睞。奪冠前后,陳銘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也說到自己感受到的變化:“之前有人說我是‘雞湯王’,然后變成‘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愛神。到了第四、第五季,我才慢慢明確了表述方式——無論什么辯題,我都試圖找一個偏學理的落點……這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里,可以看出觀眾口味、媒體話語環境的變化!
來到《奇葩說》第六季,知識型辯手受追捧的趨勢愈發明顯。目前節目播出了兩周,最受關注的“新星辯手”就是哈佛學霸許吉如,她的論證路數是層層剝開、娓娓道來,感染力極強。這種辯論風格獲得節目導師薛兆豐教授的力挺,蔡康永也評價許吉如有“大將之風”。
趨勢:知性青年也適配綜藝節目
很長一段時間里,內地綜藝流行“造話題”。除了嘉賓發言語不驚人死不休,節目還會邀請明星來參加,目的都是為了制造更多話題。但這些套路近年來卻逐漸失靈,這在《奇葩說》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觀眾厭倦了搞笑和無營養的段子,對選手的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于是,沒有太多綜藝感的“知性青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
《奇葩說》第六季首期節目中,程思博留著平頭、穿著白T恤上場,看似不及場上很多網紅光鮮搶眼,但當他用“經典三段論”開場后,立刻鎮住了全場;當他落敗后選擇退出《奇葩說》的舞臺,那段以“留住與詹青云最美時刻”為中心的陳述,也堪稱經典的“學霸式告白”……這被網友稱為“高級的綜藝感”。
知性青年紅出圈后,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從事本職工作。詹青云在《奇葩說》走紅之后,不少粉絲開始關注她本人。她今年29歲,從小到大都是學霸,2008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接著在該校獲得全額獎學金被保送本校政治學碩博連讀,后來又換專業考上哈佛大學法學院。薛兆豐教授在談論年輕人“貧而不窮”時曾爆料:“青云借了100多萬元去讀哈佛的學位,她窮不窮?她貧而不窮!闭睬嘣票救说慕洑v,對年輕人也有著良好的示范作用,難怪許多網友看了節目后都表示“要多讀點書”。
延伸
《主持人大賽》 匯聚知性青年
這段時間有兩檔節目因“神仙打架”登上熱搜榜,一檔是《奇葩說》第六季,還有一檔就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綜藝《2019主持人大賽》。
《2019主持人大賽》首先勝在模式和制作。這檔節目模式簡單:在復賽階段,新聞類組、文藝類組各6位選手,逐個進行3分鐘自我展示、90秒即興考核,現場17位專業評審和場外400名大眾評審打分,按照得分排名,每組前三名進入下一輪。在制作方面,現場氛圍的嚴肅感和輕松感搭配合理,主持人撒貝寧的串聯詞被網友夸贊“沒有一句廢話”,此外,董卿和康輝的現場評論也是一針見血。
其次勝在“人”。參賽選手從全國層層海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省市級衛視主播,也有名校畢業生。他們也是當代“知性青年”的代表,不僅外表大方得體,知識含量也很高。尤其是90秒的即興考核,選手們面對一張圖、一段介紹文字,總能找到有角度、有高度的觀點并迅速組織語言進行評述。雖然節目才播出了兩期,但已經有網友搜集了這群“知性青年”的發言并稱贊:“隨便都是一篇小作文!薄耙院髮懽魑牟怀钏夭牧!保徯l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