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集合信托量價齊跌 證券投資類成立規模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日前發布的10月集合信托市場報告顯示,10月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環比減少逾20%,發行規模環比下降16%;10月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減少27%,成立規模環比縮水近五成。10月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87%,環比減少0.28個百分點,為一年內新低。
分析人士稱,受市場情緒回暖和監管政策驅動等因素影響,證券投資類集合信托產品脫穎而出,成為五大類投資方式中唯一取得環比正向漲幅的類別。
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降”
數據顯示,10月共有62家信托公司參與集合信托產品發行,共發行1788款集合產品,環比減少20.85%;發行規模為1693.75億元,環比減少16.26%。
分析人士指出,10月集合信托市場的發行稍顯冷清,一方面受到國慶長假的影響,工作日減少使得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有所下滑;另一方面,監管趨嚴依舊是影響集合信托市場的重要因素。國慶長假之后的多張罰單接踵而至,合規問題是信托公司展業面臨的最大障礙。
從成立市場來看,10月共有58家信托公司成立1314款集合信托產品,環比減少27.12%;成立規模為956.67億元,環比減少47.03%。成立規模前十的信托公司募集資金的規模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從資金投向來看,10月房地產、工商企業類信托下滑最為嚴重。10月房地產信托募集規模為281.72億元,環比減少60.47%;工商企業信托募集規模為61.67億元,環比減少62.56%。基礎產業、金融和其他信托募集規模也均環比降三成以上。
分析人士認為,從季節性因素來看,國慶長假使得9月末出現一波產品集中成立的高潮,10月成立規模在9月基數上大幅下滑。房地產信托再度收緊,監管政策依舊是影響信托產品資金募集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10月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和規模均出現下滑,平均預期收益率也下滑至7.87%,環比減少0.28個百分點,且為一年內新低。分析人士指出,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在全球貨幣寬松的浪潮下,國內的“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增強,集合信托產品等類固收產品的收益隨之下行的預期增加;二是監管強化促信托業轉型,房地產類信托持續收緊,基礎產業類雖有所增長但增幅有限,集合信托產品的內在結構有所變化。
證券投資類逆勢增長
據用益信托統計,在五種投資方式中,證券投資類信托脫穎而出,成為五大類投資方式中唯一取得環比正向漲幅的類別。
數據顯示,10月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為69.55億元,環比增加42.14%。分析人士認為,證券投資類產品的增長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10月市場情緒有所回暖,股債市場表現活躍;另一方面,受監管政策驅動,信托轉型主動管理的需求迫切,證券投資類產品的比重或將有所上升。
相形之下,其他四個投資方式類集合信托產品的募集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貸款類信托成立規模為350.83億元,環比減少42.75%;股權投資類信托成立規模為10.38億元,環比減少88.47%;權益投資類信托成立規模499.91億元,環比減少48.82%;組合運用類信托產品成立規模26.00億元,環比減少66.43%。綜合來看,權益投資類規模占比仍居首位。
華北地區一位信托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嚴監管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信托、通道業務受阻,信托公司一些傳統業務面臨挑戰,轉型需求增大。雖然信托集合產品出現萎縮且傳統業務“路徑依賴”受到挑戰,項目利潤面臨下行壓力,但信托公司并未“艱難度日”。
信托公司業務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主要涉及消費金融信托業務、房地產信托業務、資本市場信托業務和慈善信托及家族信托業務。某信托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家族信托可能成為信托公司著重發力的領域;在業務層面上,信托公司正在探索和創新從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的落地方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