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向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亮劍”
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根治欠薪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快立法進程、強化源頭治理、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實施聯合懲戒、強化考核督查等方面扎實推進治理欠薪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拖欠農民工工資多發高發態勢得到遏制。2019年1-10月,各地查處欠薪違法案件數、涉及農民工人數和欠薪金額同比分別下降68%、69%、79%,實現了“三下降”。
壓實責任同頻共振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成為職工隊伍的主體和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在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過程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卻如影隨形,至今未能根治。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秩序不規范,建設資金不足,層層分包、轉包、發包等導致欠薪的根源性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令一些農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淚。
吉林省堅決向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亮劍”。2018年末,“吉林省某地挪用1.9億中央撥付工程款 農民工討薪一年多至今無門”的輿情報道不期而至。輿情即警情,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人社、交通、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迅即組成工作組進駐調查,歷時半個月,事實查清,拖欠71名農民工220萬元工資發放到位。一案雙查,追責問責毫不手軟、敢于亮劍,對7名相關責任人追究黨紀、政紀責任。
號令即發,省市縣三級迅速行動,全部成立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溝通協調機制,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治理欠薪問題。省人社廳為了加大案件的辦理力度,從有關部門和地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根治欠薪工作專班,8-10月轉辦督辦人社部“根治欠薪進行時”案件50余件,組成調查組10余次深入地區實地督核。建立市縣警示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對發現的農民工待遇保障問題,發出工作建議函;對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下發警示函;整改不力的,提請省政府約談市、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
2017年至今,針對相關部門和有關地區存在的問題,聯席會議共發出63件工作建議函和警示函,確保上下聯動、擔當盡責、整體推進。對于政府領導責任不落實、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相關工作人員不盡職的,依法追究相關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的責任。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已對22名欠薪相關責任人追責問責。
點、線、面同時發力
為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吉林省在根治欠薪工作中突出在點、線、面同時發力。找準根治欠薪關鍵點。全面收集各類媒體輿情反映、信訪部門來信來訪、國家督辦重大案件、當事人舉報投訴等欠薪線索,抓住欠薪信息來源的關鍵點。
在人社部門設立投訴舉報電話,網站、媒體公開舉報專欄,暢通治理欠薪的接入點。明確吉林省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壓實部門監管責任,強化綜合治理的著力點。深化根治欠薪的延長線。通過掛牌督辦、跟蹤案件辦理情況、發送工作建議函等形式追蹤案件辦理全過程。根治欠薪工作專班對督辦案件逐個研討,建立臺賬、收集證據、限期督辦、督導落實,深挖線索背后的事實真相。
同時,向地方層層傳導壓力,對交辦的案件全部證據線索進行再核實、再挖掘,刀刃向內,督促地方政府對工作不力的領導和有關工作人員嚴肅問責。打造根治欠薪的標準面。專項行動是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一記重拳,對違法欠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按照人社部等7部委工作部署,省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全省夏季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全面檢查各類在建工程項目及已竣工但仍存在欠薪的工程項目。專項行動對標根治欠薪,實施“三查兩清零”,一查欠薪隱患苗頭,二查歷史欠薪存量案件,三查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及國企項目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做到國企項目欠薪案件清零,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欠薪案件清零。
隨著元旦、春節“兩節”的臨近,農民工討薪又將迎來高發期,人社部門將繼續組織開展全省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摸清底數、排查隱患、未雨綢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完善地方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績效管理考評機制,是強化目標導向作用,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保障各項治欠保支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手段。我省先后制定完善《吉林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實施辦法》《吉林省市(州)政府績效管理考評辦法》等系列考評配套制度,統一考評標準、量化考評指標、規范考評程序。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政府績效管理,考核通報同時抄送省委組織部,作為市級政府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參考,充分運用對市州根治欠薪工作考核的“指揮棒”,推動責任擔當落實,各項措施起底見效。截至10月末,全省人社系統立案查處81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為1603名農民工討要拖欠工資約2812萬元。
源頭治理標本兼治
“《吉林省企業工資支付辦法》已經于2018年12月7日省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闭W站上的一則信息,凝聚著多少人的期待。立法為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人社部門研究治理欠薪工作舉措;急用先行,省人社廳提出立法治本的工作計劃,省司法廳積極響應,并迅速啟動立法進程。隨后組織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法制研究課題,赴兄弟省市和省內市州調研根治欠薪政策舉措、信息化監管等經驗做法,立法草案經多輪廣泛征集意見、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立法程序。人社、司法兩部門相互配合、密切協作,經過一年的努力工作,《吉林省企業工資支付辦法》正式頒布。
這部政府規章的出臺,在法律上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予以明確,同時,對施工總承包企業未按要求開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設立罰則,使執法工作有法可依、處罰有據,此項立法在全國走在了前列,為根治欠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近年來,為從源頭上預防農民工工資拖欠,吉林省堅持問題導向,先后印發21部規范性文件,為保障農民工工資織網筑籬,構筑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建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和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破解“無錢發”難題;落實建筑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解決“發給誰”難題;實行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銀行代發制度,化解“怎么發”難題;全面規范工程建設市場秩序,打擊層層轉包、分包等違法行為,斬斷“利益鏈”,源頭治理成效顯著。
學法強能。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的作風建設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勞動保障監察員的業務素質直接關系到為民服務的能力,省人社廳堅持把集體學法、準確用法、規范執法作為“必修課”。2019年9月,舉辦一期全省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負責人“不忘初心使命 強化責任擔當”專題培訓,全省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負責人共計185名同志參加。通過分析當前形勢、解讀政策法規、剖析典型案件,進一步促進全省勞動保障監察員業務素質的提升。
鑄法為劍。吉林省充分運用重大欠薪案件社會公布、“黑名單”管理、欠薪入罪等手段,依法打擊欠薪違法行為,劍指違法失信用工單位和個人,實施聯合懲戒。2019年前10個月,吉林全省完成2337家企業誠信等級評價工作,其中A級564家,B級1737家,C級36家;向社會公布11起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勞動報酬案件,并移送公安機關12起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依法將5戶違法失信企業和1個自然人納入欠薪“黑名單”,加強部門協同監管,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大格局。
下一步,吉林省將乘勢而上,緊跟時代步伐,探索開發省級勞動監察信息化系統,逐步建立并兼容信息整合、動態監管、預警分析、聯合懲戒等功能的工資支付監控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勞動監察監管效能,助力2020年底基本無拖欠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