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之下,明年誰“有戲”?
1、專業院校的演員,圈內很多校友,推薦機會自然多一些
2、小有名氣的女一女二等著叫名字試戲,擱以前不可能
3、自降身段是非常艱難的事,這意味著公開承認自己不行
4、很多人一入行就演主角,到現在沒戲拍,心理落差很難調適
影視寒冬之下,上游影視劇制作數量的減少,自然會導致下游工作機會的萎縮。之前出演過爆款作品,已經在業內建立起個人品牌的頭部演員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他們依然能夠演男主女主,只不過找上門來的項目變少了,薪酬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受到沖擊較大的,是那些剛出道,或者出道沒幾年,但還沒有成為“頂流”的年輕演員。《時空來電》的主演王天辰畢業于上戲,他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坦言,最近自己經常和同學交流,互相問多久沒戲拍了。“會有壓力,但我會覺得,為什么會沒戲拍?行業嚴冬是一個因素,但還是要找自身的原因,有些東西我沒有做得特別好。”
有近作,專業院校畢業最受青睞
納入本次統計的30位演員,在2020年至少有2部由其主演的劇集待播。其中,男演員18位,女演員12位,年齡跨度從19歲到45歲。女演員集中在20+、30+年齡層,40歲以上挑大梁擔任主演的沒有。40+的男主演則有4位,分別是潘粵明、郭京飛、佟大為、靳東。30位演員中有24位都出自我國三大培養影視行業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占比高達80%。
雖然在人們印象中,一些流量明星,即使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斷有片約找來,但此統計結果,表明演員的專業背景還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30位演員中的大多數近幾年一直有工作機會、一直有作品播出,并在最近3-5年里出演過熱播爆款影視劇。例如明年有三部劇待播的王凱,2015年有《偽裝者》和《瑯琊榜》,2016年有《如果蝸牛有愛情》,2018年有《大江大河》;同樣三部劇待播的潘粵明,2017年有《白夜追兇》,2019年有《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明年有兩劇待播的黃景瑜,2019年上半年有爆款劇《破冰行動》,此外還參演了2018年爆款電影《紅海行動》,2019年電影《決勝時刻》;郭京飛演了今年的爆款劇集《都挺好》;肖戰更是憑借《陳情令》一戰成名。女演員方面,江疏影和楊紫分別是今年暑期檔熱播劇《全職高手》和《親愛的,熱愛的》的女主角;吳謹言是2018年爆款劇《延禧攻略》的女主角,童瑤主演了2018年的《大江大河》……
某影視公司擔任制片助理的小言向記者分析,演過知名作品在選角時的確是非常加分的因素。“演過爆款代表有知名度、有人氣,制片人會覺得這個演員在上升期,選他會對劇有別的方面的幫助,也更容易讓投資方認可。”畢業于專業院校的演員,圈內很多前輩都是校友,推薦介紹的機會自然多一些,導演用起來也感到放心。“表演畢竟需要專業度,中戲、上戲或者北電出來的,導演不清楚你上限能到什么程度,但至少清楚你的水平不會低于一個底線。對時間緊任務重的電視劇項目來說這還是挺重要的,真沒有時間去調教新人。”
演員沒戲演,這兩點是主因
1、行業不景氣工作機會減少
演員感慨沒戲演,并不是空穴來風。據今年3月5日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發布的消息,近幾年新劇上市數量不斷減少,2017年國產新劇241部,2018年僅有194部,為10年來最低。本月公布的《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2019》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9月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備案的電視劇部數和集數跟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減少了240部和10612集,同比分別下降27.1%和30.1%。其中集數減少跟整治“注水劇”有關系,但備案電視劇部數減少則意味著未來開機的劇集項目更少了。
藝人經紀阿關透露,一個星期前他帶了公司的女演員去試戲一部劇的女三號。到了選角公司發現來試戲這個角色的演員非常多,候場的房間安排了好幾間,看過去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好幾位都在小有名氣的劇里演過女一女二,大家都擠著站著等叫名字試戲,擱以前不可能。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了影視寒冬的寒冷。”阿關此前還帶過公司的年輕男演員去橫店試某部IP劇的男二號。導演很滿意,但明確表示他說了不算,平臺和制片方才是關鍵。后來是平臺推薦的演員拿到了這個角色。
2、個人預期與市場需求不符
演員真的沒戲演嗎?企鵝影視副總裁方芳在第二屆“初心榜”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視頻網站每年生產的劇集項目非常多,對任何類型的演員都有需求。“從平臺的角度來看,需要大量不同類型的劇,既要青春偶像的,也需要現實主義題材的。劇的類型不同,對角色需求也不一樣。我們會在大量的影視公司的新人里挑選,最后能不能出來,要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
《演員請就位》帶起了年輕演員沒戲演的話題熱議之后,也有網友質疑,認為很多演員不是沒戲演,而是沒有他/她想要的主角演。嘴上說的都是一個好演員什么都能演,實際上帶編劇進組改劇本、臨上映/開播了爭番位的事情沒少干。小言表示,改劇本爭番位類似的情況她也見過,但得是一線明星演員才能有這樣的實力,只在網劇里演過女一男二且不是“頂流”的年輕演員還真沒有這個“議價權”,他們更多地處在被挑選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演不了主角,演小配角也是另一種選擇;演不了女一號,演女一號的媽媽也不錯,總比沒戲演要好。但對身處其中的演員來說,這不是一道那么簡單的選擇題。“自降身段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這意味著公開承認自己不行。這個行業就是不上則下,退了第一步,以后可能每一步都是下坡路,能觸底反彈的少之又少。”阿關很同情幾年前在影視行業最火的時候入行的演員,“很多人一入行就戲開不停,甚至一直演主角,到現在沒戲演,降低要求去爭取男四五六也未必爭得到,市場的反饋和個人預期相差太遠,心理落差很大,很難調適”。(楊蓮潔 實習生 姜宇巍)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