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出手整頓信用卡違規代還,部分平臺運營照舊
銀聯發文排查信用卡違規代償業務已發酵一周,部分信用卡代償平臺運營照舊。
近日,銀聯發布《關于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代還專項規范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從11月18日到11月29日為期兩周內,收單機構從外包服務機構合作、商戶管理、交易監控等各環節全面排查是否存在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一旦發現,立即關停。
《通知》一出,11月19日晚間,上海奔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信用卡代還平臺“還吧”發布通知稱,為配合銀聯文件整改,2019年11月19日起,公司將關停相關業務。
25日,第一財經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小贏卡貸、維信卡卡貸等信用卡代還平臺,針對銀聯發文整頓信用卡違規代還相關事宜進行詢問得知,上述平臺沒有收到監管整頓的通知,信用卡代償業務也照常辦理。上述平臺客服同時強調:“我們都是合規的代償業務,您可以放心。”
那么,具體什么樣的代償業務是違規的?《通知》稱,信用卡違規代還的特點包括但不限于特定應用程序、移動支付APP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通過違規存儲持卡人支付關鍵信息、系統自動化發起虛構交易,以較小的金額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循環還款。并指出,此種違規業務極易引發持卡人支付信息泄露、資金損失等重大風險,甚至引起惡性案件。收單機構應當高度重視。
零壹財經李景龍表示,我國對信用卡代還業務一直未有明確的監管文件,此次銀聯整治信用卡違規代也只是信用卡代償市場滋生出的業務變種,對于合規的信用卡代償的定義及市場影響目前尚不清楚。
受我國線上消費金融市場快速增長前景的吸引,信用卡代還的業務市場需求逐年擴大,根據安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信用卡余額代償未償還本金余額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6424.0億元,2017年~202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9.2%,催生了維信金科、小贏科技和省唄等從事信用卡代償的企業。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高緒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的模式主要是通過偽造消費場景,將剩余額度套現出來償還信用卡賬單,具體操作方法是保持信用卡欠款額度大于剩余未使用額度,通過反復虛假交易的方式多次套取現金,每次套取現金后立即存入信用卡償還部分欠款,直至欠款還清。
高緒陽認為,信用卡代還業務之所以受到一部分持卡人的追捧,是因為它帶來了套利。具體看來,信用卡業務的初衷是實現持卡人的超前消費,但是為了控制風險,這個超前消費的期限被限定為1個月,逐漸成為行業慣例。信用卡代還業務出現后,持卡人的實際還款時間底線被推后,即如果持卡人選擇代還,那么超前消費的期限可以延長到兩個月甚至更久,持卡人的消費能力被短期放大,由此產生套利。同時代還公司幫助持卡人實現套利,借機從中牟利。
記者了解到,除了信用卡代還,小贏卡貸還可以提供最高8萬元的授信額度,卡卡貸最高提供20萬元的授信額度,根據平臺評估結果而定。小贏卡貸客服說:“如果您有還款需求,我們有兩種借款模式,一種是申請代償業務,就是我們把錢打進你的信用卡,幫你還款收取一定的利息;另一種是直接向平臺貸款,流程走好后錢款會打進持卡人綁定的儲蓄卡賬戶。兩種借款模式利息是一樣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平臺還將收取0.5%到0.75%的手續費,因此智能還款會增加持卡人的還款負擔。而使用類似信用卡代還軟件最大的風險在于,把大量的個人信息泄露給了平臺,包括信用卡卡號、身份證號碼等重要個人信息。
高緒陽還稱:“一般平臺以套現模式幫申請代償業務的持卡人還款,持卡人是不自知的。且平臺用持卡人身份進行借款時,不一定是消費貸,有可能借的是高利貸,這對征信來講很可怕。此外,對持卡人而言,虛假交易造成持卡人信息泄露,加大惡化持卡人征信記錄風險。從宏觀角度來看,違規開展信用卡套現的行為擴大了持卡人的實際債務規模、提高了持卡人的金融杠桿。更嚴重的是違規派生出過多貨幣,擾亂國家的貨幣政策。”
銀行方面,高緒陽稱,首先需要做好客戶的信用評級,根據客戶的實際還款能力和真實還款意愿授予信用額度,防止信用濫用;其次是做好異常交易識別,如果發現持卡人的還款信息異常,應及時了解情況,辨別異常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