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泥土踐初心
吉林日報記者 洪銘潞
“把全鎮建設得有聲有色,產業項目紅紅火火,環境衛生日漸改善,百姓生活幸福美滿,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白山市江源區砟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賈貴波,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在砟子鎮留下了奮斗的足跡。
1995年,剛畢業的賈貴波帶著滿腔熱忱和抱負來到砟子鎮工作過。2014年,他再一次回到砟子鎮,面對這個熟悉的地方,他向鎮黨委班子作出了莊嚴承諾:“我對這里土地、百姓有著深摯的感情,我將努力同各位班子成員一起把砟子鎮建設得更好,讓百姓生活得更好。”
砟子鎮所轄的3個行政村,有兩個被列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何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他給自己安排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全面掌握鎮情民情。訪問了多少群眾、進行過多少次調研、召開過多少次交流會,他自己也數不清,只留下好幾本記滿了各種問題的筆記本。
“產業扶貧是扶貧的核心和關鍵,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這是賈貴波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剛到任時,砟子鎮村級集體經濟還是全鎮發展的一塊短板,只有八寶村黑木耳種植一個實體性經營項目,規模不是很大,還經常受到散戶低價沖擊。”面對當時砟子鎮嚴峻的發展形勢,賈貴波深感責任重大。經過多次與黨委班子成員溝通交流,他以江源區委創新實施的“區域化聯建”工程為契機,組織八寶村、砟子村成立聯建黨總支,聯合建起吊袋黑木耳種植大棚。
在賈貴波的帶領下,砟子鎮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項目,20棟木耳大棚建設起來,年種植黑木耳40萬袋,帶動兩村貧困戶77戶113人增收。2018年,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又先后建設了“百畝蒲公英種植”項目和投資1.4億元的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將實現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從集體經濟薄弱到如今每個村都有穩定的項目收入,不僅為砟子鎮振興發展鋪平了道路,也點燃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
“感謝賈鎮長帶領我們脫貧致富,現在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家住砟子鎮八寶村的張大娘,曾靠種地、賣豆腐為生,收入微薄。賈貴波主動找到她,為她謀劃了綠色健康有機蔬果種植項目并幫其聯系銷路,今年張大娘又擴大了蔬果種植規模,收益更加可觀。
集體經濟發展的“泵閥”啟動后,賈貴波還將目標定在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升級改造上。他多次與國土、住建等部門溝通協調,終于,3個新村部在2018年全面施工建設,并于今年全部投入使用,每個村部平均面積達到400平方米。同時,他還致力于恢復沉陷區生態,改善當地環境,成功爭取“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讓沉陷區土地煥發生機。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5年來,賈貴波以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人格魅力、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為砟子鎮的發展振興傾注了滿腔熱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