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空氣質量管理綜合評估排名 長春市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一
27日,中國吉林網記者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11月26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北京主辦“2019中國藍天觀察論壇”,并首次發布對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綜合評估排名。該評估系統將空氣質量改善得分計入“成效分”,政策措施得分計入“努力分”,結果顯示:長春市位列總排名第一,上海、青島、杭州“雙優”入榜。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6日,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0天,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為84.8%。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各項參數濃度值均達到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
據環保和氣象專家分析,長春市空氣質量創造如此佳績,一方面是由于氣象條件較利于污染物擴散,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多項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
近年來,長春市委、市政府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把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制定了“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秸稈禁燒、餐飲油煙、重污染天氣應對”等7個方面空氣質量改善治理措施。
2014年以來,全市在燃煤小鍋爐淘汰上投入財政補貼資金15億元,至目前,全市共淘汰燃煤鍋爐7000余臺。2017年以來,對集中供熱燃煤鍋爐實施達標改造,全市454臺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集中供熱燃煤鍋爐實現達標排放,16臺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99%以上。市區三環路以內禁止燃用散煤。
強化“散亂污”企業、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工業爐窯、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綜合治理。全市2318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整治,實現“動態清零”。精細化管控施工、道路、渣土車、裸土揚塵污染。嚴格實施建筑施工標準化管理,提高市區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全市快速路及一級街路共60條主要街路,實現機械化洗掃作業率100%,主次干道平均機械化清掃率85%。消除城市建成區裸露地面。從嚴管控移動源污染,加強柴油貨車、區域限行、檢測維修監管, 禁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加強餐飲油煙監管。
加強秸稈禁燒管控,以“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為工作目標,建立秸稈禁燒管控、包保督導、巡查監管、執法聯動等10項工作機制。市里成立了5個包保督導組,深入到田間地頭,檢查包保,督導落實。完善了5級網絡化監管體系,全市秋季秸稈焚燒得到遏制。同時加強對供暖鍋爐的監管,嚴格落實錯峰啟爐制度。科學組織隔時分批啟爐,分批隔時錯峰啟爐過程不少于7天,堅決杜絕采暖初期集中排放造成重污染天氣。10月20日供暖以來, 城區空氣質量優級18天,良級19天,優良率97.4%,同比提高2.8%。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逸群 通訊員 李春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