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詮釋公仆情懷
吉林日報記者 隋二龍 郭樹仁
他是百姓的“貼心人”,從上任第一天起,就始終把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奮斗目標;在他的帶領下,全鎮經濟在短短3年時間提質增效,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日益提升。
他,就是梅河口市曙光鎮黨委書記逄洪海。
扎根基層,當好百姓公仆
“我是農民的孩子,組織上賦予我這份使命,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報答黨的厚愛和人民的信任!”這是逄洪海3年前在曙光鎮就職大會上講的話。幾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6年8月,逄洪海上任伊始,決定從農村基礎抓起。于是帶領干部群眾在打造“百村示范”工程中,開展了“美麗庭院、干凈人家”等系列振興鄉村行動,村民的居住環境逐步好轉。
每天凌晨3點多,逄洪海便和鎮里干部來到農戶家中幫助挪柴草垛,1個多月的時間,全鎮5900多戶柴草垛全部遷出。通過采取了“五個統一”措施,拆掉了舊棚廈、破亂障子、玉米樓子等,百姓的整體素質也隨著環境的改變有了提高。
逄洪海的“手筆”還不僅如此,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了15個行政村水泥路建設,家家戶戶有標準邊溝、圍墻,實現“美麗人家”景觀;他參與設計施工的微景觀和休閑廣場12處,把廢棄垃圾點打造成公共景觀點,成為村民休閑娛樂場所。
在他和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曙光鎮榮獲國家級美麗宜居小鎮,同時也成為全省展示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情系貧困戶,群眾冷暖掛心頭
讓生活好起來,是所有貧困戶的期盼,也是逄洪海一直努力做的事。
有一次,逄洪海到永富村檢查工作,聽說3組村民張紹蓮因小兒麻痹、腦血栓行動不便,丈夫孟祥國既要打工養家,還要長期照顧生病的妻子,家庭貧困致使2個女兒學業受到影響,生活陷入困境。
從那以后,逄洪海經常到張紹蓮家幫助解決困難,并組織鎮村干部對張紹蓮家進行改造,降低火炕邊緣,方便張紹蓮上下炕,把室外廁所改成室內水沖廁所,重新整修坍塌的豬舍,還集資購買了母豬和仔豬,增加其收入來源。
逄洪海還協調企業包保兩個孩子完成學業,今年,張紹蓮的大女兒考上了青島大學。在逄洪海的協調下,張紹蓮家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在實施危房改造中,逄洪海逐村逐戶了解情況,著重解決老弱病殘貧困戶住房問題,讓百姓稱贊不已。
多措并舉,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如何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
這兩年,逄洪海每天都在為實現這個目標努力著。
54歲的劉喜芬嫁到西太平村已經30多年,從前家里打了一口井,打上來的水表面漂浮一層油,還有銹味,每天洗鍋碗瓢盆都很費力。逄洪海帶領鎮村干部先后兩次對西太平村進行自來水改造,從此,劉喜芬家用上了自來水。
為了讓村民盡快脫貧,使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逄洪海倡議實施了以“村企黨建聯盟,助力脫貧攻堅”為主要內容的政企凝聚力工程,讓企業的紅利有效參與到社會共建中,非公黨建陣地成為扶貧助困、聯系群眾的紐帶和陣地。同時,逄洪海提出區塊化產業發展理念,帶領大家依托優美的鄉村環境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采摘和特色美食等鄉村旅游產業,努力讓村民富起來。
記者在永富村采訪時看到,山坡上長滿了大榛子苗、果樹苗,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了這些扶貧產業,就有了致富的希望。貧困戶才能實現長久脫貧,不返貧。”逄洪海滿懷深情地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