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美好發生” 三校學習共同體開放周暨瑪瑙學校課程文化節正式啟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放周也是瑪瑙學校課程文化節的重要載體,如何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育人氛圍,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感受學習帶來的美好?此次活動將以深度學習的方式來嘗試實現課堂的轉型,并探索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策略,讓課程改革成果落地落實。
南岸區教育工委委員、教委副主任趙波,南岸區教育工委委員、教委副主任李小兵,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旭紅,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潘文榮,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中教部、小教部、發展研究部負責人及相關教研員,區內外友鄰學校,瑪瑙學校、重慶39中、長江中學三校學習共同體校級領導、干部教師、家長代表出席開幕式。
“三校共同體”共贏共生
社會在轉型,教育也在轉型。2012年,瑪瑙學校、重慶三十九中、長江中學三校建立學習共同體,8年來,在內部治理機制、聯合教研活動、學科競賽、網絡化自主質量監測等方面深度合作,特別是在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三所學校協同發展,各美其美,教育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瑪瑙學校校長廖慶致辭 李曉慧 攝
開幕式上,瑪瑙學校校長廖慶介紹,此次活動的主題是“讓學習美好發生”,將通過打造“好的課程”、構建“有安全感的課堂”、制定“好的評價體系”等方面,講好立德樹人的教育故事。
據了解,隨著南岸區二期課改的持續推進,瑪瑙學校課程改革也穩步前進。學校凝煉了“知類通達、知行相長”的辦學理念,培養雙知人才;確立了心儀課堂教學范式;優化了以“本心課程”為基礎的多元發展課程體系;以課堂六策略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在促進師生教學相長,促進學生探究精神、科學思維、人文底蘊、審美能力等提升方面取得顯著效果,讓真探究、真合作、真創新的課堂成為常態。
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旭紅講話 李曉慧 攝
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旭紅表示,此次活動是“三校共同體”開門辦學的重要手段,在傾聽服務對象的意見的基礎之上,提升辦學質量和品質,是對“書香南岸,幸福教育”生動詮釋,更是對老百姓“上好學”訴求的主動回應。
南岸區教育工委委員、教委副主任趙波講話 李曉慧 攝
同時,南岸區教育工委委員、教委副主任趙波也高度評價了此次活動,他認為“三校共同體”是南岸區教育改革向深入發展的良好生態的表現,也是區域性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大大提升南岸區學校教育現代化治理能力。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完善課堂教學改革,尋找到真正適合各自學校課程的改革之路。
五年級2班學生表演《鴿子》 李曉慧 攝
傳統大戲《梨園錦繡》表演 李曉慧 攝
“多元課程”成教學常態
開幕式上,瑪瑙學校用精彩的節目,展現了學;O成蝶的教育蛻變過程。
五年級2班的學生用動人的《鴿子》,贏得了與會嘉賓的好評;而學校京劇社團的成員,也用傳統大戲《梨園錦繡》演繹了古典的神韻和地域的風情。除了傳統的節目展示,在開幕式上,該校還以學生的角度,圍繞“學習”展開了辯論。
主題辯論展示 李曉慧攝
班會課例展示 李曉慧 攝
教學課例展示 李曉慧 攝
開幕式現場 瑪瑙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有人說“學者當熟讀玩味,則知景純之心法矣”,這樣的“玩”,有細細品味之意,是美妙的;也有人說“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而這樣的“玩”,又是不可取的。那么,當“玩會影響學習”和“玩不會影響學習”兩者相遇之時,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瑪瑙學校八年級3班和八年級4班學生的唇槍舌劍,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針對“學”與“玩”的關系,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潘文榮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潘文榮認為,二者并行不悖,既要以學習為重,又要勞逸結合,但在學生階段,仍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題辯論展示只是此次活動的一個縮影。
學生社團展示 李曉慧 攝
學生動手制作 李曉慧 攝
學生樂團表演 李曉慧 攝
據悉,此次活動包括拓展性學習展示、校本課程展演、主題辯論展示、學科教學研討、德育主題活動、家庭教育講座多個方面的內容,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充分展現學校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的實質,凸顯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的品質,彰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