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里幸福多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0日電 題:“幸福村”里幸福多
新華社記者熊聰茹、趙戈
東天山腳下,新疆哈密一個只有“3歲”的村莊有好多個名字:扶貧搬遷村、東郊開發區……但當地人卻喜歡叫她“幸福村”。
3年前,幸福村近500戶村民陸續從周邊5個鄉的17個村搬遷而來,其中大多來自大山深處,那里“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農牧民生活極度貧困。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支持下,他們會聚到此組成新村。
這個寒冬,新村的居民因溫暖而幸福。家家戶戶安裝的地熱式電采暖可按需要設置溫度,和燒煤相比又暖和又干凈。71歲的齊瑪汗大媽說,原來冬天家里要支3個爐子,又累又臟,現在“指頭輕輕一按就解決了”,兒孫外出打工也不用擔心她。
新村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遠不止電采暖這一項,村民還記得剛搬來時的驚訝:黃墻紅頂嶄新的安居房、寬敞整潔的健身廣場,還有畫著海洋世界彩繪的幼兒園小學及設施齊全的養老日托站,和過去住土坯房、沒水沒電沒路的生活有天壤之別。
有家還得有業,幸福村的村民因新工作新收入而幸福。哈密市伊州區東郊開發區管委會黨委書記楊艷娟介紹,針對搬遷戶不同情況和個人意愿,村里采取“精準化”就業措施,想務農的農牧民可到東郊農場萬畝果園管理已掛果的紅棗和葡萄,由龍頭企業負責技術指導和果品銷售;年輕人可去附近的工業園區就業,由農牧民變成產業工人;想外出打工的,推薦到十幾公里遠的市區餐飲或加工企業。還有的村民想繼續養牛養羊,在哈密市政府和對口援疆的河南省支持下,幸福村轄區內正在建設奶牛養殖棚圈,并引入乳業公司幫助村民提高養殖技術、解決銷售的后顧之憂。
和過去生活相比,濃濃的滿足感是村民幸福的源泉。從天山鄉榆樹溝搬遷來的牧民努爾敦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