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持續升級 購房新政助力是否有持續性
從2018年開始,各個城市“搶人大戰”拉開序幕。這個勢頭從本意是好現象。充分說明在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人才持續緊俏情況下,各城市對人才、勞動力儲備的危機感很強,提早做出吸引人才包括勞動力的制度安排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筆者曾經多次強調過,人口紅利消失,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不僅僅是中國。中國在全球不在前列。日本是第一個老齡化社會國家,其次是意大利、德國。當然,不可否認按照聯合國標準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一個特征就是老年人口(60歲或70歲)急劇增加,出生率下降,適齡勞動力減少,人才奇缺。筆者曾經預言,如果城市管理者不采取措施應對的話,未來或連掃大街、看大門的都難以找到,就不用說奇缺的人才了。
當然,各個城市對此都有較高認知,也都積極采取措施,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包括勞動力落戶創業。
放開落戶政策限制,在一線城市的深圳和大多數二線以下城市都開始實行。深圳對有一定學歷的人才采取獎勵補貼等措施效果是很好的。放開城市準入政策,改善城市環境特別是干事創業環境,降低行政交易成本,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創造一個高效廉潔從政的政務氛圍,打造智慧城市,完善城市包括遠程出差、市內出行的便利交通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基礎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城市醫療健康服務水準,建設一個從出生到墳墓保障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這些才是吸引人才和勞動力的根本性措施,這些措施才能使得人才勞動力進得來、留得住、永久性無后顧之憂居住。
不過,從報道中發現大多數城市都在把松綁樓市調控政策,出臺購房新政作為吸引人才的第一重要手段。這不,繼去年和今年前三個季度大多數城市住房新政出臺后,四季度以來,全國多省份出臺購房新政。11月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控次數更是刷新了記錄。
經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梳理,四季度以來,黑龍江、浙江、江西、上海、天津、深圳、廣州、佛山、成都、西安、南京、寧波、馬鞍山、長沙等地相繼對人才政策、住房購買及銷售行為等做出規定。縱觀這些城市的住房新政,無非都是結合戶籍落戶,在限購限貸政策上進行松綁而已。
客觀地說,住房是一件大事情,而目前住房矛盾比較突出,基本是一房難求難買。經過幾年的以“房住不炒”為主線的調控后房價確實穩中有降,也是購買的一個小機會。住房新政短期看確實具有一定吸引力。不過,這里必須提醒幾點:
一些城市不乏存在以吸引人才為噱頭,穿個吸引人才的馬甲,旨在放松樓市調控來保房價,以此來保GDP增速,保房地產稅收,保土地財政。這種情況一定程度的存在,必須予以警惕。
如果不在上述筆者所說的幾個層面做文章,僅僅依靠松綁調控的住房新政來吸引人才,效果沒有持續性,特別是住房矛盾不太突出的一些二三四線城市。一個住房新政或能一時搶來人才,但來了以后發現前面所說的幾個最根本性吸引人才留下來方面差強人意,就會出現人才進得來、留不住、不再來的負效應。也就是說、吸引人才或者說“人才大戰”的核心競爭力、殺手锏并不是僅僅一個松綁樓市調控政策手段而已。
相關搜索
- 西安房價
- 重慶房價
- 中國樓市最新動態
- 長沙房價
- 寧波房價
- 深圳房價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