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以史為鑒 共筑和平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2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讓30多萬生靈慘遭殺戮。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國家公祭日,要在緬懷中涵養家國情懷。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對這段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都不敢有絲毫遺忘。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墻體上,“遇難者300000”的字體格外醒目,引人悲痛,在這冰冷的統計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消逝,是一戶戶幸福家庭的破裂。歷史車輪之下的血色車轍和一路骸骨,無不提醒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國家公祭日里,南京城上空回響著振聾發聵的警示之聲,那是提醒我們,南京之殤亦是國家之痛,只有祖國強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只有祖國強大人民才能幸福安康。青年一代肩負著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任,應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朝著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奮勇前行。
國家公祭日,要在悲痛中堅定和平的信念。中華門城墻上的斑駁彈孔依舊清晰可見、紀念館里的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幸存者含淚訴說著那段不愿回憶的過往……歷史的證物清晰地告訴我們,今日之和平來之不易,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時時以史為鑒,不讓悲劇再重演。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更加珍惜和平。銘記歷史,從歷史教訓中激發奮進的力量,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人人共享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這是對逝去的同胞最好的告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大家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要以史為鑒,在緬懷中涵養家國情懷,更要在悲痛中堅定和平的信念,齊心協力朝著“和平”的方向一路前行。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