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客服有3個段位!做到這幾點,就能占據C位
![](http://pic.rmb.bdstatic.com/7deadf9525e78ba7f16bd97365c0ef3f1592.gif)
地產客服是地產行業非常微妙的一個存在。
在很多房企里面,地產客服就是專職背鍋俠。其他部門留下的問題,都要客服來兜底。在客戶面前,客服挨罵受氣;在公司內部,客服沒有話語權,想要處理投訴,無奈人微言輕調動不了資源。
而在一些房企里面,客服卻被置于相當重要的位置上。有房企老總曾表示,地產其他部門都可以外包,但客戶關系部必須抓在自己手里。這兩年客服人才流動率非常高,一份調查顯示,2018年地產的客戶關系從業者的異動率達到56.61%,這也反映出地產客服崗位用人的緊張度,有的房企甚至開出雙倍薪資爭奪優秀的客服人才。
一邊是小透明,另一邊是搶手香餑餑,地產客服與客服之間,為啥差那么遠?
地產客服崗的三個段位
有的人是小透明,有的卻很重要
雖然都是地產客服,但不同房企對這個部門職能定位是不一樣的。這決定了他們對于人才需求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地產客服,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純客服。
客服是作為銷售支持角色存在的,就是給業主辦理合同簽訂、貸款辦理,以及開發票等等服務;另外,接待及記錄客戶的投訴,將需求轉給相應的職能部門處理。
這類地產客服,每天看似很忙,卻拿不出什么像樣的成果。
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應對日常事務性工作,比如接待客戶投訴,解決客戶的維修需求,到了重要節點臨時策劃組織客戶活動。客服的編制通常放在營銷中心,定位為營銷支持崗位。
客服們覺得特別委屈,每天加班加點,忍氣吞聲,客戶不滿意,公司領導也不滿意。客戶老是說,“我反映的問題到底能不能修好?你們是不是忽悠我?”公司領導天天問,“我們投入這么多人力物力,客戶投訴怎么還這么多?"
行情好的時候,客服顯得沒必要;行情差的時候,客戶更顯得無用。
第二類客服,是項目風險防控的主角。
這類地產客服人不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客訴處理上,而是放在兩件重要的事情上。
第一,客戶敏感點研究。通過與客戶接觸,收集客戶的關注點,并將關注點等轉換為標準化的風控動作。
第二,全流程風險把控。客服介入到項目開發全流程,全面拉通設計、營銷、工程、物業等職能,通過圖紙評審、銷售風險排查、聯合驗收、工地開放、預驗房、交付節點,從源頭上控制交付風險。
這類地產客服比較受重視,一般作為一個獨立的一級職能部門存在,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第三類客服,是客戶價值的挖掘者和維護者。
他們是房企與客戶之間的鏈接橋梁。通過深層次的客戶經營,以及客戶價值挖掘,建立客戶粘性,幫房企贏得口碑,從而帶動客戶復購、老帶新等,對房企經營發揮實打實的作用。這一類客服的價值,已經不局限于客戶服務了,有房企給他們冠以“首席客戶官”的稱號,也側面體現出房企對于這一職能部門的重視。
從職能定位上都不難發現,相比之下第二類和第三類客服才是高段位的。從第一段位到最高段位,有哪些區別?如何才能成為高段位客服?
從背鍋俠到首席客戶官
地產客服需要實現四大轉變
為什么客服崗位總是有處理不完的客戶投訴?因為前期埋的雷太多了,該爆的遲早都會爆。客服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處理客訴上,又反過來導致她們來不及做經驗總結和事前預案,下一個項目又重蹈覆轍,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地產客服每天都在白忙活,找不到成就感,管理者也看不到她們的價值。
要從日常瑣碎的無用功中解放出來,客服應該從“填坑”變成“風控”,從被動應付變成主動影響,完成自我價值蛻變。
1、角度轉換,從經營角度轉換為客戶角度
房企都把“客戶滿意度”作為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指標,但是事實上,很多項目客戶滿意度不低,客戶投訴量卻也不少。這表面上看是互相矛盾的一件事,卻實實在在存在。
為啥?因為“客戶滿意度”評價指標未能真實反映客戶的關注點。比如交付前的門窗檢查都重視實測實量的數據,有些項目會非常關注窗框的垂直度,事實上,客戶對這個數據并不敏感,只要不是偏差特離譜,客戶壓根看不出差別。相比之下,他們更關注門窗五金件用起來是否順滑,門窗是否漏水等問題。
房企里面各職能線都習慣性的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問題,而客服部門卻與此不同,她們要站在客戶角度來發現和評估風險。這也是她們存在的最大價值之一。
萬科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客戶服務“6+2”步法,把企業視角向客戶視角轉化,目的就是讓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感覺到“一切都是為我著想”。
![](http://pics7.baidu.com/feed/bd315c6034a85edf03328a46ae02ee26dc5475f1.jpeg?token=b725845962882190fe449bb42c2e343f&s=C9A11D72C88DC4C81EDBB447030070E4)
保利地產提出“5U”服務體系,優選、優購、優待、優質、優居,同時,站在客戶角度將購房流程轉化為五個階段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