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小微企業加大減稅力度
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紅利釋放,為小微企業發展帶來了新動能。專家建議,對屬于新能源、高新技術、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小微企業加大稅收減免力度。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清理減少融資各環節收費,支持銀行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將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貸款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確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明顯進展。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意義重大,是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增長、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然而,由于經營風險偏高、信用狀況不佳、缺乏抵押物、生存周期短等與生俱來的特點,以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主動服務小微企業的意愿不強,使得小微企業長期處于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之中。
付一夫表示,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小微企業的融資利率、有限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模式、其他貸款附加費用等。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勢必需要系統性地采取措施,充分兼顧各方面的成本降低,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才是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關鍵所在。
今年實施了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政策范圍覆蓋95%以上的納稅企業。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呈現出覆蓋面廣、受益度大、指向性強等特點。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827億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胡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其實就是為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盤活實體,促進實體經濟進入上升軌道,才是實現國民經濟增長的根本。在減稅方面,最直接有力的措施就是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丁臻宇認為,當前中小微企業稅費政策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進項稅發票的取得存在困難,增加了企業稅負。由于涉及綜合融資成本的只有進項稅抵扣,如果貸款利息和貸款服務費能夠納入進項稅抵扣,也能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付一夫建議,應著力提升減稅力度與精準性,一方面,需要取消對小微企業的不合理稅收;另一方面,應統籌兼顧,針對本地區不同規模、行業和經營情況的小微企業制定針對性強、可執行性高的稅收扶持政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