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綜保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成效明顯
今年1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賦予南通綜保區等全國24個綜合保稅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資格。作為蘇中地區第一個獲批的單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南通綜保區已有6家出口企業加入試點行列,位居全省同批試點首位。
綜保區被視為“境內關外”,區內企業把生產的產品運到區外銷售,等同于進口,高額的進口關稅往往讓企業在國內市場失去競爭力。試點政策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讓區內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南通延鋒安道拓座椅面套有限公司作為南通市首家試點企業,于今年4月1號開出內銷第一張增值稅發票。公司財務總監金曉鋒表示,“作為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公司主要生產汽車座椅零部件,客戶包括福特,尼桑,馬自達等知名汽車生產商。今年,出口銷售呈下降態勢,但國內市場份額比較充足。納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為公司開拓國內市場帶來了便利,同時也解決了長期困擾公司的服務類進項稅無法抵扣問題。通過測算,試點政策預計每年將給公司帶來3000萬元的綜合收益。得益于試點政策利好,公司獲得了國內上汽大眾汽車零部件業務,并于7月投產,年新增產值5000萬元,未來集團將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
試點政策下,國內貨物入區增值稅征退稅差消除,區外企業的進項增值稅可以全額抵扣,區內企業的采購成本下降。通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有的企業還取得了扭虧為盈的成效。南通吉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燈泡、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及相關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公司90%的原材料系國內采購,由于原材料采購報關手續費較高、供應鏈公司退稅率跟實際進項有差異等原因,長期以來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公司財務總監管明娥開心地說:“試點政策為生產經營‘補氣壯骨’,公司在列入試點的4月份即一舉扭虧為盈,擴充產能計劃重新提上日程。納入一般納稅人試點以后,原先導致虧損的因素基本得到了消除,預計全年減少報關代理費20萬元,減少核銷人員費用10萬元,減少內銷產品關稅100萬元,減少從境內區外進貨的征退稅差率65萬元,增加特種氣體、輔材、運輸費用進項稅抵扣50萬元,幾項相加,預計減稅降費、節約成本達260萬元。”
試點以來,南通稅務部門開展多場政策宣傳,幫助企業結合自生發展需要,進行周密測算,讓這項紅利充分釋放。受試點政策的吸引,區外企業搬遷至區內的意向明顯增強。截止11月底,已有6戶企業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共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近2500份,抵扣進項稅額2300多萬元,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100余份。
(章兵 劉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