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幣總廠光緒元寶——極為罕見
清朝晚期,由于朝廷的腐敗,導致了清王朝的沒落,鴉片戰爭使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加快的覆滅的步伐,清政府的每一次對外開戰的后果無疑是割地賠款,外國侵略者更是不擇手段的,用大量純度低的白銀鑄造成銀元來套取中國的白銀,他們把成色為90%的白銀制造成為標重七錢二分的銀元,用以專門套取中國高純度的93.5%的銀兩,使中國的白銀悄然流失。
針對于此,朝堂上下議論紛紜,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聯合其他大臣,上表奏請,建成屬于中國自己的銀元鑄造廠,得到準奏后,張之洞派人從英國引進了先進的錢幣鑄造機器,率先在廣東試鑄銀元,試鑄成功后,全國各省紛紛效法,不甘于后,先后有19個省成立了造幣廠,所造銀幣形狀相同,但各自雋刻每個鑄造省份的名稱,一時間風生水起。每個省的鑄造圖案基本相同,后來近代的錢幣專家把最具收藏意義和價值的光緒元寶做了總結和分類,“造幣總廠”鑄造的銀元名列前茅。
銀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鐫漢文“造幣總廠”四字,下鐫漢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背面中央珠圈內鐫蟠龍圖,珠圈外上端鐫漢文“光緒年造”,左右和下端環鐫英文“TAI-CHING TI-KUO SILVER COIN”,中文譯為“大清帝國銀幣”。造型美觀,況且銀色和重量都達到了標準程度,市場流通后,倍受各商家的歡迎,但由于鑄造時間短,流通于市面的錢幣并不多,但這也正是此幣的尊貴之處。
此枚錢幣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收藏投資價值極高。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