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兒子偷用媽媽化妝品,孩子“愛臭美”這件事,并沒有性別之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周,葉一茜在微博上發出一條兒子小亮偷用自己化妝品的小視頻,并配文:
趁我不備,他終于對我的化妝品下手了……我要怎么打?單打還是雙打?
視頻里,小亮拿起媽媽的氣墊霜,小心翼翼地往臉上擦著,動作十分自然,有模有樣的,用完之后還慢慢地將粉撲放進盒子內。
隨后拿起桌上的發膠給自己頭發定型,認真打扮著自己的小亮一回頭,突然發現媽媽就在后面偷拍,還假裝淡定地整理頭發。
這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不禁逗笑了很多網友,有人調侃葉一茜不要打擾美妝博主的在線教學,也有人對小亮的行為表示擔憂:這么小就學化妝,還是男孩子,對孩子未來會不會有什么影響?
相信小亮的行為并不是個例,很多家庭里都會出現。其實,男孩子也有一顆愛美之心,做父母的我們不應該阻止甚至斥責。
|愛美是天性,無關性別
對小亮行為擔心的網友不在少數,在傳統思維環境下長大的我們,耳濡目染,習慣了女孩子愛美,但總覺得男孩和美一點也不沾邊。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涂什么潤唇膏,你又不是女孩子。"
"在那臭美什么呢,男孩子粗糙一點就行了。"
"你是男生,男生是不化妝的,不然就顯得很娘。"
而我們在微博上看到一些男生化妝視頻,底下的評論有很多都會抨擊男生的"娘""沒有男子氣""怪怪的"。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孩子也會追求美。
男孩子小時候在家里也會忍不住喜歡偷用媽媽的化妝品、高跟鞋、小裙子,很多父母看到男孩的行為,都會擔心孩子長大后過度女性化。
但其實,這只是男孩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3-6歲的孩子正式進入審美敏感期。
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對一切美的東西都很感興趣,不僅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也會關注身邊人的樣貌,若孩子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他們就會形成自己的審美。
在這個階段,你可能會感覺到孩子在"要求"你變得美一些。"媽媽,你來幼兒園接我的時候化妝好嗎,看起來更美。"
"媽媽,晚上吃大餐,記得穿好看點。"
……
面對孩子愛美,以及對周圍人美的要求,我們都不用擔心,因為這是孩子成長路上重要的一環,如果我們插手、斥責、阻斷孩子這一過程,孩子很可能會失去對美的欣賞能力。
|面對孩子"臭美",父母的反應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男孩趁媽媽不備偷用化妝品的例子其實在微博上也有很多家長分享,甚至還上了很多次新聞。
國外的一位3歲小男孩,偷拿走17歲姐姐的口紅和睫毛膏,把嘴巴涂成了臘腸,睫毛也染了色。
還有一對雙胞胎男孩,拿媽媽的化妝品,混合用著水彩筆,將對方化成了"麻點孩"。
很多網友都將這些是當成生活的"調味劑",但對于男孩的父母來說,卻總是擔憂和抗拒。
在一則泰國短片里,媽媽看到年幼的兒子在化妝臺前涂抹口紅,當看到后面站著的媽媽時,孩子高興地問哪個顏色好看。
媽媽看著兒子臘腸一樣的大嘴巴,內心開始感到驚恐。在媽媽的想象力,她粗暴地搶過孩子手里的口紅,粗魯地用手用力擦拭他嘴上的口紅。
此時兒子叫了聲"媽媽",才將她拉回現實。
看著孩子天真的眼神,她并沒有這么做,而是拿著口紅對孩子說:"你幫媽媽涂點吧。"在媽媽的認可下,兒子開始給玩具木馬化妝、給白色恐龍模型化妝,最后成了一名特效師。
但生活中可能更多的家長會表現出斥責和抗拒的態度:
"化妝品是女孩子才能用的,你是男子漢,我們不用這些。"
"以后不準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小小年紀就這么娘,長大后肯定沒有男子氣概!"
"乖寶寶,你看爸爸叔叔從來都不化妝的,所以你也不能畫,知道嗎?"
當父母們對孩子在審美敏感期的行為表示阻止和責備時,其實正是阻礙了孩子審美的形成,這也會造成孩子更深的偏見,影響孩子的一生。
|男孩子愛美,你應該這樣引導
1.不抑制孩子的愿望
被抑制和被阻止的好奇和想法并不會就此消失,反而會以另一種方式更加強烈地藏在心理,會在合適的時機爆發。
父母要做的是順應孩子內心的想法,不打壓,不否定,讓孩子有充分地滿足好奇心的自由。
霍思燕和杜江的孩子嗯哼在一檔節目里,想要有和爸爸一樣的雙眼皮,霍思燕為了滿足兒子愛美的心理,于是用手給孩子搓出了雙眼皮。
嗯哼看著自己十分自然的雙眼皮,非常開心,為了不讓眼皮迅速恢復,他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男孩子愛美雖然不同女孩子頻繁,但是偶爾顯露出愛美的心理和行為,也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我們破除舊觀念,允許孩子愛美。
2.不給孩子貼標簽
"你怎么和女孩子一樣?"
"你這樣會越來越娘的,你愿意讓班里同學說你娘嗎?"
"男孩子不應該玩這些。"
這樣的話從家長口中說出是大忌,這會讓孩子深刻懷疑自己,也就是專家們常說的"性別刻板印象"。
我們常常在工作場合、生活場景中斥責性別歧視,那我們也應該不要用性別標簽去定義孩子。
再說了,誰說愛化妝的男孩子就不能成大事?
現在當紅流量,美妝博主李佳琦,被譽為"口紅一哥",一個月月入千萬,走上人生巔峰。
3.引導孩子喜歡男性化的美
當然,我們不壓制、不斥責孩子,并不代表我們要順勢支持孩子,其實我們更應該在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對孩子引導,讓男孩子也關注到男性的美。
事實上,男孩子會更愿意模仿爸爸的行為,只要爸爸不在家庭中經常缺席,給予孩子該有的陪伴,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學習爸爸。
比如在綜藝節目里,吳尊帶孩子Max到野外露營。
節目組要求自己搭建帳篷,Max當時雖然自己身體不舒服,但看著忙里忙外的大人,心里還是有些過意不去:"你需要我幫忙嗎?"
但Max被爸爸安置在帳篷內,看著大人們忙碌,MAx又坐不住:"你們需要我幫忙嗎?"
最后他索性從帳篷里爬出來,給大人們當小助手,傳遞工具,手里拿著工具的Max顯得特別Man:"誰要?"
所以,父母相對平衡的陪伴,才能讓孩子順心成長。
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慢慢給孩子滲透這樣的想法。
當孩子穿好衣服走出來時,我們可以說:"你今天穿著一身很帥,比爸爸還帥。"
或者孩子剪了頭發,就可以說:"剪完頭發帥多了。"
有意無意地給孩子強調男性化的美,讓孩子潛意識里認識到自己更需要的是男性化的美。
慢慢地孩子會認識到男孩子也可以愛美,并且也會注重自己的形象,將自己打扮地帥帥的。
最好的教育其實并不是讓孩子成為官方社會要求的樣子,而是讓他的人格成長更加健康,在足夠的愛、自由和尊重中長大。
我是99分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