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一定要上托班?紅幼兒園給您答案
我們大家都知道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是在家里
可我們除了爸媽的身份
還要賺錢養家
上有老下有小
作為上班族的家庭
都是什么個情況呢?
你會發現
陪在孩子身邊的
大多不是老人
就是保姆
這已經是當今社會的現象了
1
孩子不是抱在懷里
就是躺在車里
相互就孩子天南地北的聊著天
要是寶寶哭了
就抱起了拍拍
不哭了繼續讓寶寶躺著
2
說是為了保持干凈
避免磕碰危險而被家人責罵
會走路的寶寶不是抱著也是坐在推車里
所以,你能看見孩子一動不動的坐在推車里
跟老人沒有任何交流
就像待在囚籠里一樣
3
有的長輩或保姆體力不支
看不住精力旺盛東奔西走的熊孩子
又不知道如何陪伴
干脆呆在家里
打開電視放動畫片
4
0-3歲是孩子的關鍵發展期
在長輩和保姆照看的孩子當中
普遍存在語言表達和身體感官發展遲緩情況
例如很多孩子10個月還不會爬
5
有的孩子討厭身體接觸
可能是嬰幼兒期缺少撫觸
皮膚太敏感
有的孩子上學寫字無力
厭惡寫字
可能是嬰兒期俯趴太少
手臂力量不夠
學舞蹈困難
都是因為嬰兒時期爬的太少
很多孩子長大后呈現的種種問題
幾乎都能在嬰兒期找到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特安撫人心的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靜待花期
這句話說的沒錯,但也別忘記,等待花期之前,
需要提供好的土壤,精心栽培和呵護。
而不是隨意丟顆種子就坐等收成。
但是,要等我們放下工作
專職陪伴孩子
這對于大多數家庭都不怎么現實
讓長輩和保姆鉆研育兒理論
搜索科學的育兒知識
也不大可能?
所以本著一切為了孩子
今天就要跟家長說說
上托班的必要性
托班能教給孩子什么?
1
教孩子適應環境
第一次離開父母及家人的懷抱,焦慮不安,哭鬧現象,很正常。對于小寶貝來說,這個全新的環境很陌生,他們熟悉環境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必須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寶貝的不安和焦慮。
2
教寶貝尊重他人
讓寶貝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夸寶貝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寶貝自然更加喜歡跟小朋友們一起的集體生活了。
3
教寶貝獨立生活
家長之所以讓小寶貝上托班,其實并不全是因為家里沒有人能夠帶看寶貝,而是為了將來寶貝的成長,讓他經歷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事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寶貝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4
教寶貝保護自己
小寶貝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的時候喝水的時候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比如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險動作的游戲不要參與,感覺到危險的時候要學會喊老師相救。還有在托班之外找不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讓陌生人把自己帶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給的東西。要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總之,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5
教寶貝控制脾氣
這一點,不同脾氣性格的寶貝,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有的寶貝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無理,也總能“自控”地不發生過火的事情。如果寶貝能夠學會控制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順利很多。
6
教寶貝友愛他人
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寶貝,每家的孩子都像是個獨一無二的小太陽,沒有兄弟姐妹,不太懂得關愛和友愛跟自己一樣的小朋友,所以,在托班,其實就是在讓孩子在開始接觸這層他們沒有考慮過的關系。如果能夠跟小朋友之間建立起“友愛”,那自然對寶貝將來成長的過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石。集體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煉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也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
7
學會了規律生活
在托班,孩子變得有規律了,學會了把物品歸位,知道不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學會不去打擾別人,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上課等等。孩子回家后是不是變乖了?從小養成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