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設的監管部門,在金朝成權力機構,元朝閑散,一建筑至今留在故宮中
印象中故宮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建筑風格應該偏華夏風。大體上都是如此,但其中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武英殿院內西北有一浴德堂,帶著明顯阿拉伯風格,最早有傳該建筑是乾隆帝香妃沐浴之所,但這里是公眾區域,未免太不符合邏輯。還有說是明代皇帝去世時的停靈處,或是大臣的齋戒之所!各種說法都有,不過浴德堂建立時間可以追溯到元代。
國外一些記錄中有提到過浴德堂的來歷,此處英文叫法為“Yude Hall”。最早建立于元代,元朝將北京設立在首都之后,邀請波斯設計師參與設計北京城。原本除了浴德堂之外,還有許多帶著明顯阿拉伯風格的建筑。可是到了明朝,朱棣與朱允炆大戰之后,紫禁城因大火焚燒,大量建筑被毀,朱棣不得不翻新重建北京城。后來在經過清朝修葺、改善,才有了如今較為熟悉的故宮。
浴德堂的作用從命名上就不難看出,是用來做為浴室使用,但使用浴德堂的部門可不簡單,曾是巔峰監管部門——留守司。
宋朝建立之后,在唐、五代的基礎上,設立最初的監管部門留守司。留守司顧名思義,專門負責對在職官員進行監管,無論是告病、請假、出行、調配,留守司都能管。最初僅在西京、南京、北京三處設立留守司御史臺,后在東京、建康府、臨安府等地也有留守司的蹤跡。四京以及建康府行宮留守高官的任職資格,需三省六部以上、殿閣學士才行,像臨安府行宮,就由副宰相、殿閣學士主管。
留守司實行監管制度,不過后期隨著北宋官僚體系不斷細化,留守司的功能也越來越低,到了后期,不再對地區有完整的監察功能,僅留下負責守衛都城、行宮,管理內庫,協同皇帝出游、宴會等等功效。
明面上留守司的作用已經很小,但這個部門有可能只是轉向暗處,實際上的作用會是和明朝的錦衣衛一樣。宋朝時,宋朝遭遼、金、西夏、元等勢力壓制不說,明里暗里還有眾多間諜在各國之間游走暗戰。大宋設立的間諜部門,“樞密院”“機速房”“安撫司”“皇城司”“機宜司”等等,光是有記錄的都超過一掌之數。
留守司倒是沒有實際記錄過有哪些戰績,但能夠監管百官,本就是有監管優勢。像“皇城司”,即有監管城內官員動向的權力,又負責處理一些不好的負面消息。南宋時期有留言鼓動民眾對房價居高不下鬧事,就是皇城司出手抓人、制止留言,同時朝廷下令減免,才將危險消除(《武林舊事》可查),留守司的作用應該與皇城司相當。
關于留守司的作用其實也不算憑空猜測,因為與宋朝對立的金朝,也設立過留守司,而記錄中,該部門就是防備東京的繁雜民族勢力!金朝時在東京遼陽府設置的軍政機構,即“東京留守司”,該部門是真正的權力機構,負責處理繁雜的民族糾紛,有平叛、監管功效,甚至還能介入中央爭斗。簡單點說,實際作用就是用來防備同族。
估計很多人被電視劇帶偏,認為草原部族都崇尚武力,只懂蠻打,可實際上并非如此!想想皇太極就知道。
到了元朝之后,留守司的記錄比較少,真正體現的功能,就如前面所說的守衛、負責皇帝出游等等。
....................................................................
南宋坊間流言四起,宋高層不顧百姓死活,國外安享太平,諜報機構如何處理?
險殺劉邦、求婚呂雉,草原最強的王建立最強部族,81年后卻被漢帝打到分裂
三國一奇葩腦洞:末代皇帝不是本人,找人假扮不說,還殺親舅娶表姐妹?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