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北京七旬大爺“跑馬”要再破3小時
23載,跑了60多場全程馬拉松,參加的15屆北馬中,4次獲年齡組第一,3次獲年齡組第二,全馬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56分42秒……在能人輩出的“跑馬圈兒”里,這樣一組成績也是令人拜服的。讓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成績竟都來自70歲的大爺——關景學。
12月22日,記者走進訓練場,聽關大爺分享他“跑馬”的苦與樂,也在只言片語中,揭開了老人“跑馬”的“秘訣”。
晨練——
堅持跑步23載風雨無阻
初冬的北京,寒氣襲人。零下三四攝氏度的氣溫下,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仍感到冰涼刺骨。
凌晨5時了,天仍是黑漆漆的。這時的望和公園隱約的路燈下,年過七旬的關景學和他的跑友們卻開始了熱身訓練。
“跑起來就不冷了,跑個10分鐘身上就熱乎了!敝淮┝藘蓪訂我隆⒁患●R甲和一條緊身運動褲的關老爺子活動著手腕、腳腕,為接下來的長跑做著準備。
“出發!”六名跑友排成一隊,繞著公園開始慢跑。
1圈,2圈,3圈……隨著距離和速度不斷增加,關大爺的呼吸節奏逐漸加快,額頭上也冒出一層薄汗。
50分鐘過去了,隊友中已有人喘起了粗氣,步伐也越發的沉重,可關大爺的腳步依然穩健、輕盈,看不出絲毫疲憊。
一連跑了19公里,關大爺才慢慢地停下腳步,來到路邊做了幾個深呼吸,又活動了下手腳,才幾分鐘,已是氣不長喘了。
“這樣的晨練,我已堅持了23年,很多年輕人,都被我熬跑了……”關大爺說。
名人——
誰也比不了的精神頭兒
“個頭不高,精瘦、硬朗,沒有肚腩和一絲贅肉,尤其是腿部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輪廓分明。只是一頭白發,才表明這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走近關景學,人們都會發現他與同齡人格外不同。
“關大爺,是公園里的‘名人’,刮風下雨都來跑步,我們每天六七點鐘剛開始跑,他老人家都跑了十幾公里了,這精神頭誰比得了?”在望和公園提起關景學,小伙子的言語中盡顯欽佩之情。
“跑步鍛煉20多年,從不生病,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弊诼愤叄P大爺與記者分享起他與跑步結緣的故事。
“1996年,還是一名紡織工人的我,已人到中年,常感到身體大不如前。當年的紡織廠附近有一個田徑場,我就每天下班后去跑上個四五圈,雖然累得氣喘吁吁,卻開啟了我的長跑生涯。”關景學回憶,當時,正好有一支跑團在田徑場訓練。跑團里與我同歲的老孟,那時候就已經取得過全馬2小時22分的好成績了。
“和我們一起跑吧!”在老孟的帶動下,我加入了長跑。一開始,我只能跟在隊伍后面,幾公里下來,腿抽筋,肌肉疼得連自行車都騎不了,只好推著車走回家。
“可架不住,我能堅持呀!日復一日,我越跑越帶勁兒。不久,在泰山國際登山節,獲得了第四名。又在登遼寧千山比賽中拿了第一。這讓我更增加了信心!标P景學說。
挑戰
首次“跑馬”差點兒“破3”
2004年,跑了八年的關景學不再滿足于跑步鍛煉,他第一次挑戰職業競賽——北京馬拉松。
全程42.195公里,對于平時只跑過十幾公里的關景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站在起跑區前的他既興奮又緊張。
發令槍響,關景學隨著人流向前沖去。沒有比賽經驗的他只穿了一雙薄襪子,剛跑到20公里,腳上就磨出了水泡。忍著疼繼續跑到了30公里,關景學的體能下降到了極點。雙腿肌肉酸痛,就像灌了鉛一樣,每邁一步都十分沉重。于是,他放慢腳步,調整著呼吸,咬牙一步一步地堅持著。
“快慢都無所謂,只要能到終點就行!标P景學在心里給自個兒鼓著勁兒,慢慢地突破了身體的極限期。
還有最后幾公里,聽到沿途志愿者不停的吶喊加油,關景學使出渾身力氣向終點沖刺。3小時1分40秒,一報成績,周圍全是歡呼和掌聲……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關大爺仍激動不已,“突破自我的喜悅和興奮,讓我忘了雙腿和腳上的疼痛,直到后來脫下鞋,才發現我腳上的水泡都磨破了,襪子都脫不下來了!
首次跑馬的成績就離“破3”只差一點,關景學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再戰馬拉松,爭取沖進3小時以內。
心愿——
跑到跑不動的那一天
上海、廈門、新疆、?凇⑶鼗蕧u,甚至是遠到美國波士頓……從2006年至今,全國各地的馬拉松,關景學場場不落,連國際上著名的馬拉松比賽也留下了關大爺的足跡。
隨著日積月累的鍛煉,加之大賽經驗愈加豐富,關大爺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記錄。時至今日,他一共跑了60多場全馬、7場半馬。2012年的廈門馬拉松,63歲的他跑出了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56分42秒,成功“破3”;在2013至2018年的北京馬拉松上,他四次斬獲年齡組第一,兩次取得了年齡組第二的佳績。
今年11月舉辦的北馬上,70歲的關大爺以3小時1分55秒,再次取得了65歲以上年齡組的第二名。不過,他對這個成績并不滿意!拔业哪繕耸窃73歲前,再跑進一次全馬3小時以內!
年齡大了,體能也有所下降,可關大爺為了完成再次“破3”的心愿,給自己制定了一份更為嚴苛的訓練計劃:每天早上在望和公園跑1個小時;每周三下午去奧體中心,參加俱樂部系統性的跑步訓練;每周日去奧森公園,練習25至30公里的長距離跑。
“人生就是一次次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我會一直跑,跑到自己跑不動那天為止!标P大爺說。
變遷——
老年人“跑馬”已成為時尚
70歲,跑過了15屆北馬的關老,見證了北京馬拉松的變化。他記得2004年第一次參加北馬時,報名的人數很少,50歲以上的高齡跑者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候北馬還不分年齡組,不用抽簽。
隨著全民健身蓬勃發展,馬拉松運動日趨火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跑馬的隊伍。尤其是2013年以后,發展更是明顯,跑馬的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老年跑者的身影!敖鼛啄,跑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3萬個北馬名額,10萬人爭搶,年齡略大的跑友人數也在逐漸增多。我上個月參加的全國老將田徑錦標賽上,還有百歲老人參加100米的比賽!标P大爺說。
在關景學所在的元大都馬拉松冠軍俱樂部的600名隊員中,50至60歲年齡段的跑者有65人,60歲以上的跑者有5人,其中不乏成績卓然的。據統計,50歲以上的隊員個人最好成績在3小時以內的有7人;成績在3小時至3小時20分之間的有17人,其余的個人最好成績也基本都在3小時30分至4小時。
與關景學同一個俱樂部的老譚今年65歲,他從2015年開始跑步,2017年首次跑全馬以4小時54分成績完賽,經過兩年的訓練,如今全馬個人最好成績3小時30分。60歲的邱紅利參加過10屆北馬,今年北馬以2小時53分的成績完賽。
這些老年人與關景學一樣,最開始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慢慢地把跑步當成了一種樂趣和一種生活狀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大多數人從年輕時就有一定的運動基礎。
提示——
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 減少風險
元大都馬拉松冠軍俱樂部朱總教練提醒,由于馬拉松對運動能力是一個極大挑戰,存在一定風險,中老年人參加需要量力而行。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衰退,在選擇跑步健身前,要做一個全面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一個評估。
朱教練建議,年齡在60歲以上、零運動基礎的老年人,可以先從走步開始,每天走2公里、3公里、4公里……逐漸地增加走步的距離。堅持走步一段時間后,感覺到有一定體力了,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了,可以從慢走變為快走,逐漸增加速度。通過長時間持續地鍛煉,可以從快走到小步顛起來,走走跑跑,堅持每天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的運動量,還可以適當的去爬山。
“老年人健身,總體原則是循序漸進,慢慢來,一定要養成鍛煉的習慣!敝旖叹氄f,老年人的體能有所增長之后,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小力量練習,比如腰背肌拉伸、小蹲步等。也可以借助公園里的健身器械進行鍛煉,爬山也是不錯的選擇。“老年人為什么容易摔跤?就是因為腿上沒勁兒,腿部肌肉力量差,適當的小力量練習可以增強腿部力量!
而有一定運動基礎的老年人想要通過跑步健身,也不能上來就跑,一定要先做好熱身。在跑步時,可以保持配速在每公里8分鐘左右,跑步的距離循序漸進地增加。堅持一兩個星期后,跑步的強度習慣了,可以在途中適當快一點、慢一點,通過間歇跑提高心肺功能。
在跑步后,要做好頸部、三角肌、后肌群、大腿前側、比目魚肌、臀大肌等肌肉的拉伸,這是為了跑步后的肌肉恢復,防止肌肉黏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