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一次性用品別止于“不主動提供”
原標題:限一次性用品別止于“不主動提供”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二審稿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二審稿規定,旅游、餐飲等行業應當逐步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減少一次性用品,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對于前者,一些人覺得事不關己;對于后者,又有許多人不甚了解。不說環境污染,許多一次性用品都存在衛生問題,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以一次性筷子為例,為了減少成本,許多不正規廠家使用劣質木材生產,然后用硫磺熏蒸和工業雙氧水漂白,再用石蠟拋光,以便讓筷子外表更潔白、手感更光滑。在生產、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因條件不佳、管理不善等原因,還可能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黃曲霉素等細菌。用沾滿化學品和細菌的筷子吃飯夾菜,怎能咽得下?
從旅游、餐飲等行業著手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思路是對的,因為他們是大戶,不過,僅限于“不主動提供”是不夠的。其一,習慣難改。旅游、餐飲等行業為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已經有些年頭,消費者已養成習慣,讓消費者猛踩剎車,非常困難。其二,違規難查。很多時候,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是企業與消費者“合謀”的結果,消費者不會舉報企業,靠外部力量介入成本很高。其三,外賣難管。眾所周知,外賣是一次性用品的“重災區”,一個快餐少說也要五六件一次性用品,再乘以超過3億用戶的基數,垃圾總量可想而知。與傳統企業相比,外賣又屬于比較難管的。
謂予不信,請看“限塑令”。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從2008年6月1日起實施,規定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11年過去了,“限塑令”淪為“賣塑令”,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用量未見少多少。旅游、餐飲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消費者主動要還不行嗎?企業敢不給,消費者手中可有“殺手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