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泳入門知識及基礎技巧教程
蝶泳技術是在蛙泳技術動作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當蛙泳技術發展到第二階段時,也就是1937-1952年這一時期,在游泳比賽中,有些運動員采用兩臂劃水到大腿后提出水面,再從空中遷移的技術,從外形看,好像蝴蝶展翅飛舞,所以人們稱它為“蝶泳”。
1953年,國際泳聯規定,蛙泳和蝶泳分開進行比賽,使蝶泳成為了一獨立的比賽項目,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蝶泳技術是僅僅比爬泳技術慢的泳姿。由于它的腿部動作酷似海豚,所以又稱為“海豚泳”。
蝶泳技術組成:
一、蝶泳身體姿勢
蝶泳的身體姿勢與其它泳姿不同,它沒有固定的身體位置。在游進中軀干各部分和頭不斷改變彼此間的相對位置。頭和軀干有時露出水面、有時潛入水中,形成波浪形式上下起伏的變化位置。
蝶泳在游進中,是以橫軸(腰際)為中心,軀干和腿做有節奏的擺動,發力點在腰腹部。然后以大腿帶動小腿,兩腿一起做上下的鞭狀打水動作。而這些動作與頭和臂部的動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蝶泳所特有的波浪動作,因此前進時身體的阻力較小。
二、蝶泳腿部技術
蝶泳打水時,兩腿自然并攏,腳跟稍微分開成“內八字”,當兩腿在前一劃水周期向下打水結束后,兩腳處于最低點,膝關節伸直,臀部上抬至水面,髖關節屈成約160度。
然后兩腿伸直向上移動,髖關節逐漸展開,臀部下沉。
當兩腿繼續向上時,大腿開始下壓,膝關節隨大腿下壓,動作自然彎曲,大腿繼續加速向下。
隨著屈膝程度的增加,腳抬至接近水面時,臀部下降到最低點,膝關節彎曲成約110-130度角時,腳向上抬至最高點,并準確向下后方打水。
當腳向下打水時,踝關節放松,腳面繃直,然后和小腿隨大腿加速向后下方推水。雙腳繼續加速向下后方打水,動作尚未結束時,大腿又開始向上移動,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向下打水的動作即結束。
蝶泳腿的打水動作是由腰部發力,經過髖、膝、踝關節并與軀干、脊柱動作相協調一致配合完成的。腳的運動方向是向下和向后,其向下的幅度大于向后的幅度。
推向上抬起時,膝關節必須伸直,如果稍有彎曲,小腿的背面將產生很大的阻力。此外,向上抬腿時,不要過于用力,以便減少阻力。打腿的重點應放在向下打水動作上,腿向下打水的速度應比向上抬腿快約兩倍多。
三、蝶泳手臂技術
蝶泳臂的劃水動作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相對其它姿勢來說是較大的。蝶泳臂的劃水是兩臂在頭前入水,同時沿身體兩側做曲線劃水。
四、蝶泳配合技術 臂和呼吸的配合動作
蝶泳的呼吸是借助于兩臂劃水的后部推水動作,同時需后部肌肉大幅度伸展,使頭抬至口露出水面時吸氣。吸氣的速度要快,頭必須在臂入水前回到原來的位置,慢呼氣或者稍憋氣后呼氣。
蝶泳的呼吸一般是一次劃水一次呼吸,但是為了加快游進的速度,也可采用兩次以上的劃水動作之后, 再做一次呼吸的技術。
五、臂腿呼吸的配合
蝶泳臂、腿、呼吸的配合比例一般為1:2:1,即一次手臂動作,兩次腿的動作,呼吸一次。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做N次(N>1)臂、腿配合再做一次呼吸的技術。兩次打腿的力量一般是第一次輕,第二次重,要有所區別。
完整的配合技術是兩臂入水時做第一次向下打腿;臂抱水時腿向上;當兩臂劃至腹部下時,開始做第二次向下打水的動作,并且抬頭吸氣。推水結束時打腿也結束。移臂時腿又向上準備做下一周期的打腿動作;移臂的前部,頭部還處在水面,移臂過身體的橫肘時低頭。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