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成年人性教育

講好強軍故事 點亮雙擁文化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1-01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講好強軍故事 點亮雙擁文化

  還記得今年10月1日,那場全面展現新時代強軍風采的盛大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軍人風采也讓更多人“入坑”迷彩綠。而在新聞戰線,一個沒當過兵卻鐘情于鐵血軍營的女記者,一個沒經歷過戰爭卻努力追尋紅軍足跡、保存紅色記憶的傳承者,一個致力于講好強軍故事的書寫者,一個見證新時代雙擁工作發展的親歷者——《金陵晚報·雙擁周刊》主編毛蕾,正和她的團隊努力將《金陵晚報·雙擁周刊》打造成南京的雙擁文化品牌,受到駐寧部隊官兵和受眾的青睞。

  敢為人先

  7年“磨”出特色品牌

  與《雙擁周刊》的結緣,對毛蕾來說偶然又必然。2012年年初,作為“兵城”的江蘇省南京市,需要拓展雙擁創建媒體平臺,南京警備區政治部、南京市雙擁辦和南京報業集團旗下金陵晚報社決定聯合創辦《雙擁周刊》,主編的擔子落到了已任新聞部副主任的毛蕾身上。萬事開頭難,但她迎難而上,功夫不負有心人,7年風雨兼程,她從門外漢變成雙擁工作的行家里手。

  《雙擁周刊》涉及軍地,一開始就定下了不出政治問題、不能涉密、不出文字錯誤的“三不”規矩。為此,作為主編的毛蕾和責編團隊,反復校改每一篇稿件、每一期版面,精益求精。望著一期期帶著墨香的報紙,毛蕾再苦也欣慰,全年無休、周末加班、熬夜趕稿……讓她有了“勞模”的標簽。為了確保版面正確和完美,她周日不值班也要守到半夜確保無誤才回家,因為平常值班審版審稿等任務很重,不少采訪寫稿只能在下半夜兩三點進行,寫完稿才騎著自行車回家。

  2012年5月7日,《雙擁周刊》面世,開創了“全國首個都市報辦雙擁周刊”的先河,讓毛蕾難忘的是老將軍們的無私鼓勵和支持:

  時年96歲的老紅軍、南京軍區原司令員向守志上將欣然命筆題寫了刊名和賀詞,時年97歲的“慈善將軍”張玉華和彭勃等老將軍都題字鼓勵,體現出老前輩對《雙擁周刊》的關懷和厚望。采訪南京軍區原司令員朱文泉上將時,首長圍繞海洋戰略一談就是3個小時,稿子寫成后,朱將軍親自修改稿件、還多次就一些細節和觀點進行闡述……將軍們的鼓勵讓毛蕾信心滿懷,“為做好《雙擁周刊》、傳播雙擁正能量,豁出去也值”。

  通過采訪老將軍,毛蕾不僅學到了很多軍事知識、雙擁文化,更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范,這些都激勵著毛蕾不知疲倦地耕耘著,謳歌人民軍隊,謳歌魚水深情。《雙擁周刊》逐漸叫響,獲得江蘇省雙擁模范單位、省市雙擁示范基地等殊榮,毛蕾本人也被市委、市政府榮記三等功。

  堅持創新

  “軍功榜”彰顯軍人榮耀

  崇尚軍人需要媒體助力,《雙擁周刊》因應時代成了增強軍人榮譽感的獨特陣地。善于創新的毛蕾抓住時機緊扣主題,一波波輿論沸點點燃并銘刻了雙擁文化的烙印。

  今年初有兩件事讓毛蕾特別興奮。一件事是1月28日一大早,鼓樓區江東街道銀城花園社區黨委書記梁英就把刊有《2018南京籍官兵立功光榮榜》的《雙擁周刊》送到立功軍人陳德恒的家中。陳家上幼兒園大班的女兒陳筱萱看到爸爸榮立二等功的軍裝照登在了報紙上,高興地拿著報紙與爺爺和社區阿姨一起合影,說將來也像爸爸一樣當一名優秀的軍人;另一件事是“南京媒體連續6年刊登《南京籍官兵立功光榮榜》,立功軍人成為家鄉明星”的消息得到了《解放軍報》等央媒及各大門戶網站的宣傳和鼓勵,榮登《中國國防報》的頭版頭條。這個光榮榜能產生如此好的傳播效應,讓人感受到貴在堅持的力量。毛蕾忘不了,6年來《南京籍官兵立功光榮榜》累計772人上榜,其中包括“八一勛章”獲得者、南京籍戰斗英雄韋昌進及二等功30人、三等功741人。“光榮榜不大,但影響力感染力大,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需要這樣的具體舉措和精神激勵。”雷鋒戰友、八旬老兵趙明才的評價更讓毛蕾心里暖暖的。如今,不僅“軍功榜”成了《雙擁周刊》的“年度大戲”,而且,每年“南京軍中好人榜”“年度雙擁工作大事記”“回顧與展望”等都成為亮點,彰顯著軍人軍屬的榮耀,傳播著雙擁正能量。

  追尋紅軍足跡

  講好新長征故事

  奮進新時代,走好新長征。

  今年國慶長假最后一天,看到老紅軍女兒秦志紅在朋友圈里曬出了“老爸在小區里自駕兜風”的短視頻,毛蕾立刻點贊分享。視頻中,107歲老紅軍秦華禮正“自駕”電動輪椅在小區道路上行駛,并舉起左手面帶微笑作出一個勝利的手勢。自2016年6月采訪時第一次相見,這位百歲紅軍鶴發松姿、記憶驚人、樂觀豁達、信念堅定,讓毛蕾難以忘懷。

  當時,《雙擁周刊》策劃了《追尋紅軍足跡》大型采訪行動,毛蕾帶隊采訪了10多位在寧的百歲老紅軍,每個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大書,“他跟隨徐向前、劉伯承等走完漫漫長征路……秦老十分健談,思路清晰,記憶超群,甚至能背下自己寫的長詩《過草地》,堅持每天用冷水洗頭等等,讓人一生都受到教育。”毛蕾的采訪也讓她文如泉涌,一氣呵成,《長征,堅定百歲紅軍的人生信仰》刊出后,好評如潮,秦華禮也受到廣泛關注。秦華禮不僅出版了回憶錄《百年風雨路》,而且,當年還3次應邀赴京參加央視《開學第一課》《榜樣》等錄制,10多次在央視各類節目中出鏡,《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都做了專訪報道,成為當年媒體最關注的老紅軍之一。

  “宣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傳播正能量、引導價值觀”一直是毛蕾和她團隊堅持的主題。《追尋紅軍足跡》《留住紅色記憶》《長征精神·傳承》等系列報道反響熱烈,讓老紅軍口述歷史,留下珍貴的史料,有兩位老紅軍接受采訪后不久便“走了”,這種搶救性采訪讓毛蕾深感付出的意義。

  雙擁的故事感人肺腑,強軍的故事振奮人心。王玉軍是南京揚子石化物流公司汽運分公司的一名老駕駛員。數十年如一日照顧犧牲戰友父母的義舉讓毛蕾寫出了《信義老兵守約25載替烈士盡孝》。7年來,一個個閃光的典型和英雄群體在毛蕾筆下躍然而出,很多文章被各大平臺轉載。

  《雙擁周刊》所追求的不僅是在書寫新聞,更是在書寫歷史;而支撐這種追求的,無疑是辦刊者可貴的文化自覺、敢當精神和責任意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也將激勵著毛蕾和《雙擁周刊》砥礪前行,見證強軍興軍的新時代。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