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創新機制實現多方共贏
“為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執法的公信力,實現生態環境的陽光執法,贏得執法對象和社會的認可,歡迎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執法工作進行監督。如執法人員未按要求進行現場執法,可通過12369熱線、生態環境部門官方網站、來信來訪等方式進行舉報……”
在江蘇省第三屆“金環”對話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良寶宣讀了一封公開信,并對金融機構規避環保風險進行了提示。
近年來,江蘇省生態環境部門既依法依規做好監管,又積極主動服務行業企業,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行移動執法系統,規范環境執法行為
“你們是哪里的執法人員?”
“我們是鎮江市生態環境局的執法人員。”
“你們在哪里執法?”
“在丹徒區的一家企業。”
隨著大屏上企業名稱的一個特寫,移動執法系統在會議現場的連線結束。
2019年,江蘇生態環境部門全面推行移動執法系統,在加強執法監督的同時,規范環境執法行為,通過一套上下貫通的制度打牢規范化執法基礎,一套標準執法的流程實現執法過程閉環,一條剛性的鐵規確保移動執法全使用。
“省生態環境部門統一部署使用了移動執法平臺,為執法人員配備了執法記錄儀、平板、便攜式打印機等移動執法裝備,并制定了移動執法系統的使用規范,明確要求在開展雙隨機、專項行動、專案行動、執行監督等可能涉及行政處罰的執法活動時,執法人員必須亮明執法證件,打開執法記錄儀,并使用移動執法裝備現場定位、拍攝取證和制作執法筆錄。”潘良寶說。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借力科技手段,推動用電工況儀、用水流量計的安裝及聯網,建設包含4331個點位的PM2.5網格化監測系統,廣泛應用無人機航測、衛星遙測等現代化監測手段。
為改革創新評價辦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借鑒交通違章12分管理制度設計,采取動態滾動記分模式,實現環保信用評價公正依法、平行管理、系統自評、實時更新,目前正在將企事業單位、生態環境第三方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納入環保信用評價體系,并出臺相應的評價辦法。
“環保貸”支持企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在嚴監管的同時,江蘇生態環境部門積極主動服務行業企業。
針對生態環保項目貸款難、貸款貴的現象,2018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財政廳在全國率先推出“環保貸”業務,設立4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為省內企業開展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環保產業發展等項目進行貸款增信和風險補償。目前,三家金融機構已累計投放貸款總額77億元,共支持污染防治、環保產業、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項目155個,累計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6545萬元。
在2019年的“金環”對話會上,隨著“環保貸”業務的簽約,又增加了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招商銀行南京分行等4家合作銀行。
2019年出臺的綠色債券貼息、綠色產業企業上市獎勵、環責險保費補貼、綠色擔保獎勵等獎補政策也落到了實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介紹說,獎補申請期為2018年四季度,經企業申請,省有關部門聯合審核、公示,確定支持企業1160家,擬補助資金1818萬元,近期資金已撥付到位。
為樹立環保“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江蘇將環保治理水平領先的企業納入應急管控豁免名單,在執行秋冬季錯峰生產或重污染天氣應急時,免予執行停產、限產等管控措施。省生態環境廳兩次組織各地更新和增補豁免名單,全省豁免企業數量從2018年底的200家增加至目前的1278家。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金環”對話機制的搭建,江蘇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最終實現了多方共贏。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數據實實在在。截至2019年12月24日,江蘇全省PM2.5日平均濃度為4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優良天數比率71.5%,暫達到國家考核要求。104個斷面優于地表水Ⅲ類比例77.9%,同比上升8.7個百分點,是2014年“水十條”實施以來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國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消除了劣Ⅴ類。主要入海河流優于地表水Ⅲ類比例上升了23.1個百分點。
企業健康成長的數據也有目共睹。2019年1-11月,江蘇全省建材、冶金、醫藥等行業持續產銷兩旺,鋼鐵行業營收增長11.8%,水泥及相關制品行業營收增長21.4%、利潤增長27.3%。
以昆山市為例,2016年以來,昆山累計投入321億元實施生態環保項目1519項,通過淘汰“三高一低”、整治“散亂污”、勸退落后項目,騰出發展空間2.2萬畝。嚴格的環境整治不但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擴充了環境容量,進一步推動了高質量發展。目前,昆山8個國考斷面全部符合Ⅲ類水標準,PM2.5濃度為33.1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34.8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達標;同時,2019年預計GDP達到41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400億元。(李苑)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