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落戶不是為了找“接盤俠”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紛紛加大力度引進人才,特別是曾經牢不可破的“落戶”政策有所松動。再加上《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正式落地實施,戶籍制度迎來巨變。在這一情況下,有聲音認為,放開落戶是為了讓人“接盤”房地產,樓市調控要放開了。其實,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再度重申“房住不炒”后,這種聳人聽聞的言論顯然站不住腳。
回顧2019年,全國各地積極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制,穩步推進“一城一策”試點,房地產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實現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與此同時,樓市調控政策指向性明確,全國樓市降溫城市不斷增多,在商品房總體成交量依然上行的行業背景下,房價整體上漲態勢得到有效控制。
在樓市嚴控之下,各地政策都趨于穩定。總體來看,政策放松的城市和地區較少,大部分城市依然維持了調控高壓,尤其是開封、張家港兩地分別在7月、12月經歷了政策放松“一日游”,導致各地調控放松更為謹慎。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201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而在此前,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放寬落戶和人才引進的政策。
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政策的出臺的主要意義在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合理、公正、暢通、有序的社會性流動,有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可見,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穩妥促進勞動力、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經濟要有活力,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動很重要,不斷吸納人才是城市發展向好的關鍵。對于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城市,未來應更多地吸引人口,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9年直接針對樓市調控放松的政策可謂鳳毛麟角,大量的放松體現在各地落戶政策放松、人才政策放松。”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分析說,從放松人才購房限制政策來看,大都是提供了相應的補貼或直接降低或取消了人才的購房門檻,人才政策的真實目的依然還是以吸引人才為主旨,政策本身包含的內容也較多,人才購房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不能將人才政策等同于調控放松。”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各地的人才政策依然有諸多值得推敲之處:一方面,人才引進大都以學歷或職稱為主要標準,缺乏根據各城重點發展產業的專業性人才引入標準,這一點在部分二三線城市表現尤為明顯,而非“引入對口人才”;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城市通過人才政策的方式達到調控變相放松的效果,尤其是將人口的門檻降得過低時,這一傾向體現尤為明顯。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表示,各城市產業發展情況不同,所需人才也不同。比如京滬,屬于正處于產業創新階段的城市,對研發性人才的吸引力比較強。而產業集群正處于規模擴張階段的城市,對其他類型的人才更有吸引力。按照各自需求推動人口流動,有助于對人才進行更合理匹配。
展望2020年的樓市,2019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長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著力建立和完善房地產調控的體制機制。
與之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此次會議更是強調了調控的“長期”性,這表明“房住不炒”定位不會受到市場周期影響。無論市場好與壞,對樓市的管控都不會放松。從各方信號來看,2020年房地產調控總體將繼續保持從嚴,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可以說,對于目前的樓市而言,調控不會放松,穩定壓倒一切,無可爭議。
相關搜索
- 調控房價
- 中國政策
- 房地產調控周期
- 天津調控
- 市場調控
- 調控行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