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乳業鮮牛奶再現菌落超標 零售終端管理存漏洞?
關注3.15 | 晨光乳業鮮牛奶再現菌落總數超標,零售終端管理存漏洞?
文:梁偉 石丹 來源:商學院
近日,“深圳老字號”晨光乳業鮮牛奶再現菌落總數超標。
東莞市市場監管局近期通報40批次不合格食品,標稱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晨光鮮牛奶”因菌落總數超標上榜。
東莞市市場監管局的通報顯示,標稱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生產、東莞市謝崗鎮泰園社區振興大道某商鋪銷售的“晨光鮮牛奶”(200ml/瓶,2019/9/19),5次菌落總數檢出值均超過了100萬 CFU/mL,其中菌落總數最多的1次檢出值為730萬 CFU/mL,違反國標規定的“5次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萬 CFU/mL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5萬 CFU/mL”。
公開信息顯示,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并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2020年1月1日,晨光乳業質檢部回應媒體稱,上述產品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涉事終端商家停電導致產品脫冷,除該商鋪銷售之外的同批次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渡虒W院》記者向晨光乳業質檢部證實了該消息。
記者了解到,這并非晨光鮮牛奶首次檢出質量問題。2018年12月,標稱東莞市嘉榮超市塘廈嘉榮購物商場銷售、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鮮牛奶(100%牛奶,946ml/盒,2018/9/13),也因菌落總數超標被原東莞市食藥監局通報。
《商學院》記者就銷售渠道管理、廣東液態奶市場,以及機遇與挑戰等問題向晨光乳業方面發送了采訪函。晨光乳業相關工作人員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具體情況以相關部門發布的公告為準!
《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的公告》顯示,原因排查情況:該店自查分析上述批次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該店抽檢前出現跳閘停電未及時維修處理,導致該店冰箱內產品長時間處于脫冷狀態。而晨光鮮牛奶為低溫冷藏產品,貯存條件為2-6℃冷藏,因此,該批次產品抽檢不合格是該店冰箱脫冷導致的。針對上述問題該店作出以下整改:1.加強店鋪的溫度控制,確保產品在要求溫度下存貯;2.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3.加強異常情況處置學習,確保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危機的正確處置。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向《商學院》記者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晨光乳業在零售終端的管理上存在漏洞和不足。低溫產品對存儲環境要求很高,企業應加強對零售終端環節的把控,一方面要提高終端零售商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應定期對零售終端現場情況進行檢查!
官網顯示,晨光乳業創建于1979年,是深圳市光明集團有限公司全資、重點國有骨干企業。曾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全國最大鮮奶出口企業”,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乳制品企業。
現階段,晨光產品已覆蓋廣東省,輻射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如何加強對零售終端的管理,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對于《商學院》記者的問題,晨光乳業方面未作回答。
官網顯示,自1979年建廠以來,晨光乳業累計出口中國香港超30萬噸鮮奶,從未出現批量質量事故。晨光乳業以“供港”為金字招牌和比較優勢,旗下品牌包括“供港壹號”。
不過,“供港”的牛奶并不止晨光一家,溫氏乳業在過去15年,就一直向香港供應原奶。此前,晨光乳業與溫氏集團的“供港”商標之爭,一度引發關注。
透過“供港”商標之爭,廣東液態奶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可窺見一斑。廣東市場區域乳企包括晨光乳業、溫氏乳業、燕塘乳業、風行牛奶、香滿樓牛奶等,大多都以鮮奶為主打產品,競爭呈現同質化。
而近幾年,伊利、蒙牛、光明乳業等全國巨頭對區域市場的進行滲透,區域液奶企業大本營市場遭到全國巨頭的蠶食。
宋亮表示:“隨著全國性乳企不斷的消費者教育,一些地區的消費者對區域性品牌的粘性有所下降。此外,一些國外乳制品品牌也滲透到區域市場,蠶食市場份額!
宋亮認為,全國乳業巨頭加碼區域性市場,加之國外乳制品品牌的市場滲透,給區域性乳企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叭绾翁峁└咂焚|高性價比的產品,贏得消費者信賴,夯實客戶基礎,是區域性乳企贏得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宋亮說。
宋亮向記者分析指出:“廣東地區液態奶市場有三個趨勢。第一,隨著競爭的加劇,區域企業或將經歷橫向整合,行業集中度將提升。第二,廣東消費者往往偏好新鮮食品,對巴氏奶的認可度比較高。對于當地乳企來說,如何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市場容量,非常重要。第三,在合適的時機,推出高端化產品,提高溢價能力,推動企業再發展!
宋亮進一步指出:“應夯實當地奶源基礎,保證品質并降低成本。此外,借助新零售,完善對終端零售的管理。而最為重要的是,強化各環節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